“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派”即中国动画学派的简称,是中国动画的杰出代表,曾在建国之前至“文革”及“文革”后到九十年代这两个时期内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让中国动画电影饮誉海内外。现今,对中国动画学派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多集中在动画史、动画艺术特征、相关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并无关于动画创作的研究,笔者认为,这是当下对“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关注的一种缺失。笔者在此选择对中国动画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填补当下研究的空白,而且在总结前人创作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又可以给当今不甚出色的动画电影也提供一些帮助,这是从双方面对中国动画学派的成就给予肯定。笔者在研究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试着分析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即以中国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故事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养分,结合当时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及风貌,从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努力创作出蕴含中国文化气质又具有大众化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具体说来,“中国学派”的这种创作是在动画电影的选材及编制中体现。在把握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之后,笔者又围绕其辉煌与没落的原因进行阐述,经过细致分析,得出结论,并且以结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对当下动画电影创作上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选材出发,对其创作进行阐述。动画电影因为使用非真人拍摄、带有极大程度的夸张与变形性,又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选材最好也集中于带有这些色彩的中国传统故事之中,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成语、俗语故事及古典小说就是最好的选材基础。在此,笔者重点分析了这些故事本身具有某些特性,并且指出了这些特性正是中国动画电影在选材上所需要的。它们是土生土长的带有浓厚的中国韵味的文学作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者们就是利用这些故事影响深远、意义深刻、深入人心的优势,打造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  第二章于动画电影的具体编制上对“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进行讨论,这一部分内容是其创作最核心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对所选取的文学故事的解构与重塑,从作品内在结构乃至灵魂出发,应用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解构和重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可以对故事原来的文本结构进行剖析或者再次构造。重新塑造主题思想、设置情节、安排角色;改变原来故事的结局,改变原故事的叙述手法,进行主题、情节的高度浓缩与抽离,集中激化矛盾,获得浓烈的情感效应;为了实现更好的表现效果,可以借鉴其他艺术种类对影片中出现的各种角色、画面乃至场景进行渲染或者烘托,辅助动画影片取得潜在的预期目的。对动画电影的编制过程来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内在的一切元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画面、音乐等都是按照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欣赏习惯及审美需求制定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内涵融进了动画电影之中。  第三章是在前两章总结的动画电影创作之下,指出其辉煌与没落的原因,带有比较分析与指导的性质。“中国学派”的辉煌,主要是它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动画创作,在选材与具体编制中,根植于本民族的丰富文化土壤之中,努力挖掘富于中国特色及其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题材,迎合当时国情,制作出既有民族风格又能反映时代特色的优秀动画影片;另外,国家从经济及其政策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援助,大批的动画从业人员的投入及其良好的动画市场等,也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电影的辉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没落,首先是因为动画电影的创作人员没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很好的把握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变化,动画创作一味的偏重于纯粹的艺术,这种对艺术性的坚守忽略了动画本身是为了传达真挚的情感的本质,而不是用动画的画面向人们解说某种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其次,走模仿路线。这种模仿仅仅停留在对美日等动画大国的动画的外在形式层面,似乎遗忘它们取得重大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依靠动画电影从内涵到精神的创作;第三,当时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与动画创作人才的缺乏,也为其造成重创;最后,经过对比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中国学派”对当下动画电影于创作上的指导意义。选材上,传统与现实并重,既要根植于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也要关注现实生活的导向;具体编制中,要努力塑造本民族的动画形象,创作内涵丰富的动画作品,切忌盲目崇外与模仿。
其他文献
随着儿女长大,空巢的现象将十分普遍。  没有了被婴儿吵得没有一夜可以睡安稳觉的辛苦;也没有了孩子几岁时整天缠着你问这问那的甜蜜的烦恼;更没有上小学和中学时每次成绩不理想时的担忧。孩子长大了,上大学了,工作了,不再需要你为他们操心的时候,习惯了三个人的家,突然变成了二人世界了,你是否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当你经过他们的卧室和书房,虽然床铺收拾得很整齐,书桌也没有堆满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和复习资料,而是有
期刊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后,打报告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著份儿上,决定让伊凡再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原稿  应该说,伊凡是个很幸运的青年,小时候家境不错,到了适婚年龄,又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而且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很理想,很快与之结为夫妻。不久,伊凡发
期刊
梅曾亮(1786——1856),桐城派姚鼐门下文学成就最高的弟子,也是近代桐城派中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他身上体现了桐城派的文学传统,也体现了近代作家某些共同的特点。历来对他的
该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关于婚恋题材的小说比较.脱离了主流意识形态后,在处理私人情感这一个人化的问题上,不再有终极标准与固定模式.在两性叙事中都
白璧德及其人文主义在中国是和吴宓以及学衡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已有的关于学衡派的研究中,对学衡派核心人物吴宓的研究是相对较为深入的,而对该群体的西方理论来源——美国新
常听人叹息:我当初怎么就看上他了。言下之意,当初表错了情,牵错了手,如果一切从头再来,另择佳偶,现在一定幸福得多。  真的是这样吗?我不确定。  毕竟万千人群中选定一个,只是万千种可能之一。是不是最好,既无法因果推论,也不可能一一验证,况且婚姻中的好与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容外人置喙。但我相信,只要是正常人,对自己的婚姻没有敢马虎的。因为选择与什么样的人结婚,决定了自己下半辈子过什么样的日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