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濒危畲语教学的田野调查——以广东省博罗县畲语为例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畲语是畲族的法定民族语言,也是一种极度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目前畲族社区相对完整、较好地留存畲语的是广东省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该村畲族少年儿童在村内基本上仍能使用畲语,但汉语客家话已经成为畲族社区的强势通用语。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是从娃娃抓起,在社区小学开设民族母语课程,或开展母语-通用语双语教学。  惯常的濒危语言调查记录主要以语言学研究为目的。面对畲族社区群众传承和保护畲语的意愿,如何将语言调查记录与濒危语言社区小学的母语教学有机结合,为濒危语言教学实践服务,是本文关注、探索和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主要对畲族社区人文地理和畲语研究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二章以语言田野调查记录为基础,对博罗畲语的语言系统进行基本的描写,并指出客家方言对畲语的影响和渗透;第三章主要探讨畲族开设畲语课程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濒危语言调查记录问题;第四章主要探讨如何记录和处理语言材料才能满足母语教学的需要,另外还对课堂教学和调查记录的持续性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科学保护濒危语言的愿景。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先产生于西方社会,是工业化和都市化的产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在全球化影响和自身社会转型的推动下,中国大众文化应运
李敖的杂文继承了鲁迅杂文“锐利如匕首投枪”的文风。他兼有考据家的精密、耐烦和鲁迅式杂文家的尖酸刻薄、睥睨一切,他和杂文家一样充满偏见、执着偏见,以连串的夸张性修辞刻
从1933年至1942年的十年间,曹禺即为中国现代戏剧奉献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四部堪称经典的杰作;而且每一部新作都在现实人生与人性的开掘及戏剧形式上有新的试
徐渭在书、诗、画、戏曲诸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因而臣服了无数后人,甚者愿为门下走狗。但何以徐渭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几乎所有臣服者都只能用一个字来回答:奇。人奇然
由于生活阅历的原因,陈忠实的整个创作都是以农村为叙写对象,呈现了中国农村传统宗法社会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尴尬、矛盾、冲突和纠缠的历史轨迹。陈忠实对传统和现代并没有做
本文主要研究明清长篇通俗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问题。本论文属于小说具体创作技巧的范畴,考察的重心放在小说艺术本身。本论文立论的中心定义是——明清长篇通俗小说的神话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