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感染淋巴囊肿病毒后靶器官定位及抗体水平检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 LCD)是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鱼类病毒病,病原是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LCDV)。患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长有皮肤瘤状和菜花状的赘生物,丧失商品价值。本论文用患淋巴囊肿病牙鲆体表肿瘤纯化的淋巴囊肿病毒对健康牙鲆进行人工感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的方法对感染后牙鲆各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应用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感染之后的牙鲆体内总抗体水平和抗LCDV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对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具体结果与方法如下:采用体内接种杂交瘤细胞,制备小鼠腹水的方法大量生产抗淋巴囊肿病毒单克隆抗体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复苏生产了4株(2A9、1A8、1B2和3G3)抗淋巴囊肿病毒单克隆抗体和10株(2D8、2H1、1E1、1C12、2E6、1E7、1B11、4D1、2A7和2E8)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进行了纯化。参考以前的提纯方法,并作了相应的改进,通过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直接从病鱼体表瘤状物分离提纯淋巴囊肿病毒。用患淋巴囊肿病牙鲆体表肿瘤纯化的淋巴囊肿病毒对健康牙鲆进行人工感染,每7d采样一次,采集牙鲆血清和鳃、前肾、中肾、脾、肝、肠、体腔膜、体表皮肤等组织,组织采用冰冻包埋剂包埋。用冰冻切片机对上述组织进行冰冻切片,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对牙鲆鳃、前肾、中肾、脾、肝、肠、体表皮肤各组织进行检测,以健康牙鲆的组织样品为对照,结果发现在感染2周以后的肠、胃均检测到病毒。应用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感染之后的牙鲆体内总抗体水平和抗LCDV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染1周后,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总抗体水平都显著升高。抗LCDV特异性抗体水平在405 nm处的OD值从对照的0.129上升至0.238;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2周0.247,第3周0.410),在第4周达到最高值0.436,然后开始缓慢降低(第5周0.385,第14周0.357);总抗体水平在405 nm处的OD值从对照的0.135上升至0.250;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2周0.266,第3周0.561),在第4周达到最高值0.613,然后开始缓慢降低(第5周0.480,第14周0.475)。
其他文献
罗非鱼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出口型鱼类,在高密度精养过程中常常会面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胁迫而产生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相关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青海、云南、湖北、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横跨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是中国流域范围最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历史上长江流域河网密布,形成了复
对一种用于射孔弹上下料的气动机械手的插装作业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插装作业过程中的几何约束与力分析模型,导出了锥体接触、柱体一点接触和二点接触阶段插装时的位置和角度
综述和讨论了故障诊断的模糊逻辑法、神经网络法和模糊神经网络法,并对其研究情况作了展望。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fuzzy logic method, neural network
小文以尼罗罗非鱼与萨尼罗非鱼的两个杂交F2以及四个回交子一代为主要材料,从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度等养殖性能、以及分子遗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耐盐
本文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Microsatellite marker,也叫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F1及选育后的F2、F3代进行遗传分析。从60对栉孔扇贝和虾
本研究利用形态标记、同工酶电泳技术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3个多鳞鳝群体(湛江,ZJ;阳江,YJ;北部湾,BBW)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形态标记用聚类分析
海洋贝类的繁殖周期与营养物质储存、利用和环境因子(如海水温度、食物可得性、盐度等)密切相关。配子发生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生物要从刚刚摄取的食物或体内组织贮存的营
阳澄西湖作为阳澄湖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市重要备用水源地,多年围网养殖导致该水域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为治理阳澄西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苏州市政府于2008年将该
生产性受众    生产性文本是生产性受众产生的条件之一。生产性文本的概念是费斯克从意大利学者艾柯和法国结构主义学者罗兰·巴特的有关文本理论中引申出来的。艾柯把文本分为开放和封闭两种。开放的文本蕴涵多种含义,允许丰富而复杂地阅读,要求阅听人参与,而封闭式文本则相反。巴特则把文本做了可读文本和可写文本的区别。前者吸引的是一个本质上消极的、接受式的、被归训了的读者,倾向于将文本的意义作为既成的意义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