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关照下蔡廷干《唐诗英韵》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廷干是晚清和民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大清留美幼童之一,其晚年期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著《唐诗英韵》(Chinese Poems in English Rhyme)是中国本土学者独立完成的首部英译古典诗集。《唐诗英韵》在同时期的诸多英译古诗作品中虽不算最出类拔萃,其独特意义在于,蔡廷干凭一己之力开启了包括唐诗在内的中华文化主动向西方世界传播的先河。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唐诗英韵》作品特点及其背后体现的翻译规范。图里认为,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文化活动,译者从作品选择、宏观的翻译策略倾向到具体翻译方法的使用,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图里将其分为预备规范、初始规范、操作规范。因此,本文遵循图里对翻译规范的分类,采用描写性研究方法,分别考察图里的翻译规范是如何在《唐诗英韵》及其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首先,从预备规范层面看,蔡译诗歌题材的选择不仅符合当时目的语社会背景的需要,同时也是译者翻译目的的体现。操作规范主要表现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译文在力求保存原文形式的同时,尽量减少读者陌生感,内容上更注重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初始规范层面看,译文注重可接受性,目的语文化规范在译文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蔡译本发生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发现,从翻译选材到翻译过程都体现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双重影响,其中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倾向性更加明显。用翻译规范考察该译本,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这一翻译作品。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愈发重要,公示语应运而生,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用最简单易懂的形式
在教育行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民办高校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贯彻“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理念,在地域文化的浸润下,走特色发展路线。随着社会的发展
以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O2^-),用微量热法测定了13种黄酮单体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摩尔反应焓,以摩尔反应焓的大小作为比较指标,对黄酮体的结构与清除超氧阴离子活力之间
中文与日文虽然语言体系不一样,但是同属于汉字圈,都使用汉字。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在词汇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借用。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中
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创新。但从制度建设层面看,其调查取证活动缺乏刚性。其原因主要有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方式刚性的制度保障不足、社会分
本文系法国文学翻译家许钧应邀在北京大学人文工作坊的演讲。演讲者以其与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40年的交往为线索,结合高校外语学科教师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结合外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活动的护理目标及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用于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