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学翻译中的文本意象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gu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中西方研究意象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意象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必然性及重要性.通过比较中外学者关于意象的不同解释,以及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象一词的各种论述,作者认为在动笔翻译之前对原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并进一步指出理解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意象.经过列举部分散文,小说和诗歌等典型文学体裁的例证,对文本意象的产生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产通过论述它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翻译的成功与否作造成的影响而得出结论—意象的产生将会直接影响到文学翻译的成功与否.该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的文献综述中首先介绍了中西方理论学者对于意象的不同解释和论述,比较了意象和其他如形象、意境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关系.第二章,通过介绍翻译过程,引入了该文所要论述的"文本意象",并具体论这了文本意象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特点及产生过程,分析了产生文本意象的根本原因.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文本意象对于文学翻译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认为文本意象的产生与否将直接决定文学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文本意象的主要局限性,作者认为文本意象的局限性也可能会导致文学翻译的失败,并通过分析它的不足,提出若干建议.最后,作者根据文本意象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必然性,认为文本意象应不仅存在于文学翻译中,而应广泛存在于各类文体的翻译过程中,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后,翻译研究出现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翻译理论深深打下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认知主客观世界的历史.语言的产生为人类认知世界架起了桥梁,推动了人类认知的发展,在语言研究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1)传统的也称客观主义
商务信函是各经济体间处理商务事宜、传递信息的各种信件。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商务信函逐渐成为人们在贸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际手段,在建立和维持商业联系、合作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美国心理作家第一人和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以其新颖的视角,独特的写作风格,特别是对心灵异化的人物的描写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他的许多作品都突
近年来,应用语言学界对文学话语的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所有话语类型中最重要的类型一文学,成了话语分析中的研究热点。在文学话语的研究中,通常把阅读文学作品看作是作者与
翻译是一项做选择的过程.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是面临着是以源语文化为导向,还是以译语
20世纪60年代对于美国文坛来说是值得歌颂的年代,以继承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特征的新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和以作家中的美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左翼文学运动汇合成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历了约30年的发展变化,任何时期的学术争鸣都反映了当时所流行的语言学的一些观点。目前无论是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都必然会学习第二外语也被称之为二语习
1993年托尼·莫里森因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由此成为第一位获此奖的非洲裔美国作家.作为一名敏锐的学者和创作独特的作家,莫里森已在其以后的作家和大众之
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1963)是美国当代文学中一位较有影响的女诗人和小说家。萧红(1911-1942)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