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动物皮下镇痛试验,找到运用不同剂量芬太尼配伍高乌甲素为主的配方在副作用与疗效之间的平衡点,以寻求这一配伍中芬太尼的合适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阿片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将之与硬膜外镇痛进行初步对比,便于用到临床观察实验。
2.经过临床观察,结合老年病人这一特定人群生理病理情况,将动物实验所得配方还原为人类的药物使用剂量用于皮下镇痛与芬太尼配伍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进行对比以确定二者的优劣。预计在理论上探清β-内啡肽及P物质在人体疼痛过程中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的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各科的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疼痛病人的自控镇痛方式和药物配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以后的临床疼痛治疗以及疼痛机理的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动物实验依据及临床依据。为老年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镇痛方式。
[方法]
1.动物实验:
①预实验:家兔2.5kg±100g 18只,雌雄各半,造模后按单双号随机分成3组,标注为A、B、C进行不同药物剂量的对比实验,记录各项行为学指标评分和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药物剂量在副作用与疗效之间的平衡点。药物的剂量按照人类使用剂量的10~20倍[1],也即是A、B、C三组的药物分别是A组是芬太尼0.06mg·kg-1·d-1+ 氟哌利多0. 5mg·kg-1·d-1+高乌甲素4mg·kg-1·d-1,B组是芬太尼0.08mg·kg-1·d-1+ 氟哌利多0. 5mg·kg-1·d-1+高乌甲素4mg·kg-1·d-1,C组是芬太尼0.1mg·kg-1·d-1+ 氟哌利多0. 5mg·kg-1·d-1+高乌甲素4mg·kg-1·d-1
②实验:采用家兔2.5kg±100g 18只,雌雄各半,造模后按单双号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对照组,标注为Ⅰ,PCSA(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病人自控皮下镇痛)组标注为Ⅱ和PCEA(patient-controlled extradural analgesi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标注为Ⅲ,药物以芬太尼0.008mg·kg-1·d-1+ 氟哌利多0.05mg·kg-1·d-1+0.15%布比卡因为主, 皮下组加用高乌甲素0.4mg·kg-1·d-1,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用一次性镇痛泵(容量100ml)施行PCSA和PCEA进行对比实验观察:记录各项行为学指标以及各种神经反射,并通过对β-内啡肽以及P物质(SP)检测,将三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临床观察:对欲行术后镇痛志愿加入本实验的病人进行单双号随机分组,术前访视病人,介绍术后疼痛及镇痛的意义并辅导病人正确使用PCA装置以及如何用VAS法评价疼痛及恶心程度。术后镇痛方法同样采用一次性镇痛泵(容量100ml,持续剂量1~2ml/h, PCA 0.5ml,锁定时间15min)施行PCEA和PCSA。Ⅱ组(PCSA组)待手术结束后病人安静或咳嗽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3分时,安装PCA泵。在前臂前侧近肘横纹处皮下埋置头皮蝶形套管针,固定后连接PCA泵。于负荷量注射(30秒)后用秒表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在置PCA泵后1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分别记录以下指标:安静、咳嗽和运动时疼痛VAS评分:0为完全无痛,1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次数、VAS评分;镇静程度 ( Robin B & Rosa A, 1997) ; PC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 ,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 R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注药局部反应;PCA故障(原因及次数)、术后并发症、病人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出院时病人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Ⅲ组(PCEA组)在术毕后硬膜外通路与镇痛泵连接,安静或咳嗽痛VAS评分>3分时,输注镇痛药液,评估镇痛、恶心呕吐、镇静效果的标准与Ⅱ组相同。两组所用的镇痛液中的芬太尼和氟哌利多均为动物实验所得配方的还原,皮下组的高乌甲素为动物实验的还原,外加用0.075%的布比卡因以预防局部刺激给病人所带来的不适,而硬膜外组加用0.15%布比卡因麻醉镇痛。用SPSS WIN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为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动物实验:在预实验中,根据行为学评分进行的统计学组间对比, B、C两组与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间的副作用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运用的主要的动物镇痛液配方中:芬太尼0.08mg·kg-1·d-1+氟哌利多0.5mg·kg-1·d-1+高乌甲素4mg·kg-1·d-1的镇痛效果较好而副作用较少,提示适合用于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在正式的动物实验中,经皮下镇痛组与硬膜外镇痛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实验分析后,表明硬膜外组加用0.75%布比卡因20ml,皮下组用0.75%布比卡因10ml通过行为学观察对比显示均是有效的,PCSA组与PCEA组在行为学指标的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各组术前与术后的对比上β-内啡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P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临床观察:术后镇痛病人效果满意度比较,PCSA术后镇痛总满意率为90.48%(19例),PCEA组术后镇痛总满意率为89.29%(25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总满意率可知PCSA组与PCEA组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副作用方面,PCEA组出现了两例高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呼吸抑制,而嗜睡和皮肤瘙痒与局部刺激症状以及消化道反病例均有,但PCEA组发生了3例锥体外系症状患者;PCSA组无锥体外系症状发生,且尿潴留发生也少于B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对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的影响亦无显著性的差异。
[结论]
在动物实验中,B、C两组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但动物镇痛液配方:芬太尼0.08mg·kg-1·d-1+氟哌利多0.5mg·kg-1·d-1+高乌甲素4mg·kg-1·d-1组的镇痛效果较好而副作用较少,在与硬膜外的比较中也说明效佳而副作用少,更适用于临床观察;在临床观察中,PCSA组与PCEA组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副作用方面PCEA组的椎体外系反应更明显一些,而PCSA组在本次实验没有发生椎体外系反应,在血压、血氧分压和对心率的影响方面亦无显著性差异。因此,PCSA在配方得当的情况下,可以达到PCEA 的镇痛效能,并有可能避免一些PCEA 方式所引发的副作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镇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