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对大口黑鲈脂代谢的调控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目前在广东、浙江、江苏、四川、河南等地均有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口黑鲈在蛋白、糖的营养研究上已有较多发现,而在脂肪上的研究还不充分,本文以大口黑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的脂肪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的脂肪源,高脂饲料对大口黑鲈的影响,为大口黑鲈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脂肪源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初始体重为(6.82±0.01)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在室内玻璃钢桶中进行为期8周养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A组和SA组的FBW、WG、SGR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CF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对大口黑鲈HSI、VSI、IPF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全鱼蛋白含量不受饲料中不同脂肪源的显著影响(P>0.05)。PA组和SA组全鱼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肝脏中T-AOC、SOD水平不受不同脂肪源的影响(P>0.05)。FO组肝脏MDA含显著高于CO组、PA组和LO组(P<0.05)。在血清中,T-AOC,MDA和GSH并不受饲料中不同脂肪源的显著影响(P>0.05)。FO组血清SOD酶活显著高于PA组和SA组(P<0.05)。血清TP、GLU和TAG不受饲料脂肪源显著影响(P>0.05)。LO组血清CHOL显著高于PA组和SA组(P<0.05)。PA和SA组的血清ALP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LO和CO组血清ALT活力显著低于SA组(P<0.05),其他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O组fas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除CO组以外的其他实验组(P<0.05),FO组acc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pparα、cpt1和hsl的表达不受不同脂肪源的影响(P>0.05),与其他处理组相比,CO组、PA组以及SA组lpl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A组和SA组肝脏agtl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O组(P<0.05)。PA组肝脏elovl5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RO组和LO组肝脏Δ6fad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
  2、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例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了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的比例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设计了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亚麻酸/亚油酸比例分别为:0.01(L0)、0.31(L0.5)、0.79(L1)、1.63(L2)、3.50(4)。分别喂养初始体重为(6.78±0.02)g的大口黑鲈幼鱼,每个饲料三个重复。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例对大口黑鲈幼鱼FBW、SGR、FE、CF、HSI以及VSI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说明大口黑鲈组织脂肪酸组成能够反应其摄食饲料的脂肪酸饲料组成。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例对大口黑鲈幼鱼血清中的TP、CHOL、HDL-C和LDL-C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TAG、GLU、ALP和AST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例对大口黑鲈幼鱼血清中的GSH-Px活性和GSH含量及肝脏中的MDA,GSH含量,GSH-Px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另外,肝脏中fas、6gpd基因和atgl、pparα、elovl5和Δ6fad的表达量也受到实验饲料的显著影响(P<0.05)。因此,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例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脂肪沉积、脂肪酸代谢以及抗氧化能力。
  3、共轭亚油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设置了四种添加不同CLA梯度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0%(C0)、0.5%(C0.5)、1%(C1)、1.5%(C1.5)。分别喂养初始体重为(6.78±0.07g)的大口黑鲈幼鱼,实验设4个处理组(每组75条鱼),每组三个重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之间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C1.5实验组的CF、VSI相比对照组C0显著降低(P<0.05)。C1.5组肝脏的MDA含量相比对照组C0显著降低(P<0.05)。各个实验组中血清和肝脏中GSH水平、SOD和GSH-Px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C0.5组fas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添加CLA1.5%可显著降低hsl,pparα,elovl5和Δ6fad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5%的CLA能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脂肪代谢,降低体脂含量,并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4、高脂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初始体重为(6.84±0.01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配制5种等氮等碳的配合饲料,粗脂肪设计对照组约为10%,高脂饲料组约为15%,在高脂饲料组中分别添加0%,0.3%,0.6%,1.2%的氯化胆碱。在室内玻璃钢桶中进行为期8周养殖实验,研究高脂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摄食高脂饲料处理组FBW、WG、SGR、FE、VSI、IPF显著高于对照M组(P<0.05)。与M组相比,饲料中高脂肪含量显著提高了全鱼脂肪含量、肌肉脂肪含量(P<0.05)。大口黑鲈肝脏中脂肪酸与所摄食饲料中脂肪酸组成变化趋向一致(P<0.05)。肝脏中T-AOC、MDA、GSH、SOD水平并不受不同脂肪水平及氯化胆碱添加量的影响(P>0.05)。饲料中高脂肪含量显著提高血清SOD,T-AOC以及GSH,而随着氯化胆碱的添加,T-AOC和GSH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高脂组血清中CHOL、TAG含量显著高于M组(P<0.05)。与M组相比,饲料中高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肝脏g6pd、6pgd、fas以及acc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饲料中氯化胆碱含量能够上调其表达水平(P<0.05)。饲料中高脂肪含量显著上调了肝脏cpt1、lpl的表达水平,而随着氯化胆碱胆碱的添加量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高水平脂肪下调了elovl5和Δ6fad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但氯化胆碱的添加使得elovl5和Δ6fad显著上调(P<0.05)。
其他文献
根系呼吸作为植物地下部分代谢的中心,不仅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通过消耗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碳素营养来带动整个植株的代谢,因此,根系呼吸是植物进行碳氮循环过程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新疆主栽经济树种核桃(Juglans regia Linn.)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盆栽条件下控制性施氮实验,以核桃不同径级根系呼吸特点及其对氮供给水平的反应为线索,借助植株根系整株挖掘、仪器测定和实验室化学分析测定等技术手段,
学位
红壤坡耕地是我国南方红壤区重要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是南方重要的商品粮及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耕作,加剧了坡耕地地力衰退及水土流失,导致生产力下降。红壤坡耕地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巨大。由于红壤本身粘粒含量大,易板结、酸化,加之耕作和施肥不当,红壤坡耕地出现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下降等现象,导致农业生产能力有所下降。因此,通过探讨农业耕作措施来改善土壤属性,
学位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源农药,近年来得到了急速发展,但有关其对蟹类养殖安全性评价的资料较少。本实验采用静水方法研究印楝素对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的急性毒性效应,主要通过半致死浓度摸索、相关氧化指标测定、相关基因克隆、分析和基因表达规律分析等途径来研究印楝素对合浦绒螯蟹的毒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半致死浓度摸索结果:在p H值为7.5~8.
学位
黄河鲤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淡水重要鱼类之一,为了提高其经济价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选育已获得增长速度较快和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黄河鲤新品系。为了加快其遗传进展,通常采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手段来缩短世代间隔以进行后续选育。由于基因型检测的成本通常较高,一般通过结合传统的BLUP估计、候选个体的预选择和选择有限个候选功能位点开展分子辅助育种,这种方法是平衡选育成本和加大选
亲环素A(CyclophilinA,CypA)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蛋白,参与感染、炎症等多种病理反应。CypA在多种病毒的复制过程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神经坏死病毒复制中CypA发挥的作用知之甚少。NNV最先是从患病的海洋鱼类中分离出来的,目前已在120多种养殖和野生鱼类中都有报道,并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近还报道发现在实验条件下,一些淡水养殖鱼类也对NNV敏感。因此,对病
学位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是中国南海主要的乌贼渔业资源,其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饵料转化率高、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养殖前景的经济头足类。随着虎斑乌贼规模化繁育工作的开展,关于生态因子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和幼乌贼生长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和初孵乌贼生长存活等的影响,旨在确定其苗种繁育过程中的最佳光照条
学位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是中国南海重要的水产经济种,本研究采用了解剖、组织切片、电镜技术对其生殖系统结构及精卵发生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虎斑乌贼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  虎斑乌贼的雄性生殖系统可分为精巢、输精管、精荚器、精荚囊与阴茎。精巢位于体腔末端,紧贴內壳膜,精小叶由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输精管、精荚器和精荚囊被系膜包裹,位于左鳃基部背侧,紧贴性腺。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
学位
银鲳(Pampus argenteu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属于暖温性中上层集群性鱼类,分布范围较广,是中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但是随着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银鲳的野生种群数量不断下降,资源急剧衰竭。近十年来,随着学者对于银鲳基础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人工养殖和苗种繁育技术也不断被突破。虽然近年有关银鲳生殖生理的研究已有报道,并
学位
本论文旨在研究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幼鱼生长、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按重量7∶3的比例组成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来替代鱼粉。替代比例设置为0%、20%、30%、40%、50%和60%。并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记为D0、D20、D30、D40、D50和D60),初始试验青鱼幼鱼平均体重为(5.05±0.02)g,将其随机分在18个500L内循环试验缸中。试验共设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