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黄连、苦参是中医治疗湿热证候常用的药对配伍,并成方为酒蒸黄连丸。那么黄连、苦参所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苦参碱间是否也存在类似于药材的成分对关系呢?本文依据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体外抗菌试验和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等方法,探讨小檗碱、苦参碱联合的抗菌、抗内毒素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和两成分联合使用后相互作用类型,以阐明黄连、苦参药对抗细菌感染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药理作用,为成分对假设提供依据。 方法: 1.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使用的体外抗菌试验 采用连续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转种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观测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使用体外抑菌浓度,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盐酸小檗碱与苦参碱体外抑菌相互作用类型,当FICI≦0.5时,为协同作用;当0.5<FICI≦4时,为无相关作用;当FICI>4时,为拮抗作用。 2.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使用对内毒素(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IL-4、IL-10等细胞因子及NO的影响 分别采用ELISA法和Griess法测定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对LPS0.5μg/m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NO分泌的影响 3.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以LPS0.5μg/m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18h造模,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中p65、Iκβ-α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总蛋白的表达水平和MAPK信号通路中ERK1/2、JNK1/2、P38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总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的体外抗菌试验 根据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计算公式可知盐酸小檗碱与苦参碱联合对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FICI分别为0.028、0.113、0.0625、0.5均表明为协同作用。 2.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及NO分泌的影响 盐酸小檗碱4.46μg/mL与苦参碱2.9μg/mL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释放量,可显著升高抑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释放量,可显著降低NO释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3.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F-κB、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盐酸小檗碱4.46μg/mL与苦参碱2.9μg/mL联合能下调模型细胞NF-κB信号通路中p-p65、p-IκB-α、MAPK信号通路中p-ERK1/2、p-JNK1/2、p-P38的蛋白表达,上调NF-κB信号通路中IκB-α总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小檗碱-苦参碱是黄连-苦参药对抗细菌感染(湿热诸证)的药效物质,体外抑菌实验FICI值均≦0.5,表明两者相互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存在类似于药材的成分对关系。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使用可抑制IL-1β、TNF-α、IL-6等致炎因子的释放,促进IL-4、IL-10等抑炎因子的释放。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及其联合使用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p65、IκB-α,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ERK1/2、JNK1/2、P38蛋白磷酸化,进而恢复致炎因子和抑炎因子之间的平衡而控制炎症损伤。综上所述,盐酸小檗碱4.46μg/mL、苦参碱2.9μg/mL相互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存在类似于药材的成分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