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阻燃丁苯橡胶及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膨胀型阻燃剂是近年来颇受大家关注的一类新型无卤的阻燃剂,这类阻燃剂阻燃效果好,在高分子材料阻燃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阻燃性能高、无熔滴行为,低烟、无毒和没有腐蚀气体生成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调研,并且结合本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分析研究了丁苯橡胶(SBR)和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的阻燃技术以及稀土类化合物的作用等。本文以SBR和EPDM/PP为基体,用膨胀阻燃体系中的典型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组合,制备了膨胀阻燃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测试,重点考察了稀土盐及铁基蒙脱土对膨胀阻燃剂的协同增效作用,对其热稳定性以及协效机理进行分析。稀土元素的研究日益热门,其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研制现代的一些新型功能性材料领域的应用,稀土元素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原料。本文研究了磷酸铈对SBR和EPDM/PP复合材料的协效阻燃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碳层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铈盐对改善膨胀性阻燃SBR和EPDM/PP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减少热释放和增强物理机械性能等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是一种比较好的阻燃协效剂。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方面:1.为了能够有效缓和膨胀阻燃材料耐水性能差的缺点,本文用聚氨脂树脂包裹的APP(PUMAPP)和PER复配组成膨胀性体系用来阻燃SBR,制备了膨胀型阻燃SBR。其阻燃性能主要用氧指数法(LOI)和垂直燃烧(UL-94)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结果发现,添加阻燃剂后,SBR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并且最后的碳残余量也有所增加。使用实时红外(FTIR)探测,结果显示,在高温条件下,材料会形成一种含大量磷元素的稳固炭层。文中对添加不同阻燃剂后材料燃烧性能、力学性能及水溶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用PUMAPP的阻燃性能要优于APP,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包裹后的APP的界面和在材料中分散性有关。2.以SBR为基体,在APP和PER组成的阻燃体系加入四价的磷酸铈(CeP(IV)),考察了SBR在不同的CeP(IV)添加量下LOI以及UL-94等级的变化。同时,使用TGA考察了空气条件下CeP(IV)对膨胀型阻燃SBR的热失重的影响,并用FTIR对膨胀型阻燃SBR复合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对碳层的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分析。3.在对EPDM/PP体系进行阻燃时,考察磷酸铈(CeP)以及铁基蒙脱土(Fe-MMT)对膨胀体系的协效作用。利用LOI、UL-94和TGA研究了EPDM/PP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SEM观察了协效剂对材料燃烧后炭层的影响。本文研究加入协效剂对材料在阻燃性能、成炭机理和热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他文献
合院民居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居类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雏形,随着营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这种建筑形制不但没有隐退,反而在长期沿用中越发的变得规制严整
机关后勤工作是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当前机关后勤保障管理模式和改革现状的分析,使用协同学理论工具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化的建设时期。新时期的新城建设已经表现出与工业时代大相径庭的特点,且更加要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提出的新型
晶圆作为加工半导体芯片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对信息产业的影响可谓巨大。因此,对晶圆表面微观形貌做精密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晶圆表面微观形貌检测系统的实现原理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延安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与思想成为建国后各方面发展的最初模型,一切都在这里定下了基调。同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中,延安时期所形成的“延安
流程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广泛存在于冶金、制药、化工等行业,地位举足轻重。用先进的制造、控制和管理技术对流程工业生产系统进行改造,保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
英语学习在现代生活中变的越来越重要,写作作为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得到高度的关注。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越发受到重视。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很自然地吸引了越
近两年,“拼车”这一种社会现象迅速热了起来,在互联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拼车网”站。媒体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南宁、桂林等城市有车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5%
在网络经济发展的促使下,传统交易市场开始向网络市场转型,新兴的在线逆向拍卖采购方式也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采购模式,不仅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也为实现采购市场“阳光
焦点企业核型结构产业集群在我国广泛存在,而以焦点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创新网络作为集群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主要平台和渠道,其发展态势和运行状况将直接决定集群企业创新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