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大背景下,对话语进行生态探究已成为语言研究者解决生态问题的新思路。生态话语分析旨在对人类所产生的各类话语进行生态解读,以揭示人类言语行为对万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的影响。人类话语从环境角度,可分为环境和非环境类话语。AI科普语篇,作为非环境类文本,以浅显易懂的话语方式既向人们传播了AI科技新动态,也反映了撰写者的语言观和生态观。作为语言生态观的主要揭示者,生态语言学重在挖掘话语在现实和意义构建过程中的生态含义,而致力于构建语言现实和意义的则属系统功能语言学。因此,在科普语境下,撰写者可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理论,将科技世界的诸多经验识解为一整套可控的施事过程类型。借助不同的语义模式,科普话语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其生态意义也得以创建。
鉴于此,本研究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进行修正,从生态场所观视角对及物性系统中的参与者施事和过程类型进行生态延展,融合科技生态哲学观,构建了适用于AI科普语篇的及物性生态话语分析框架,拟从两个维度回答以下问题:
(1)表层来看,英文AI科普语篇中参与者施事和及物过程类型的语义配置呈现怎样的特点?此分布特征实现了科普类话语何种社会功能?
(2)从深层来看,及物性生态特征反映了英文AI科普语篇撰写者的何种生态取向?
本研究共收集了60篇英文人工智能科普文章,构建了库容为118,710词的小型语料库。运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借助语料库软件ANTCONC和UAM,首先对英文AI科普话语中的及物性特点进行表层赋码、标注和数据提取,统计频次并将结果标准化。其次,基于生态场所观理论,从生态保护型、生态模糊型和生态破坏型话语类型视角,对及物性特征进行二次划分,赋码并统计,旨在从表层和深层两个维度探究此类话语所传达的生态观。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发现:
表层来看,英文AI科普语篇中及物性使用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与语境依赖性。在写作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科普语境中,英文AI科普语篇的语义配置方式倾向于使用以社会性场所为施事的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向读者科学普及AI科技新发展。除此之外,作者也倾向于运用大量态度词、评介词和奖赏词汇以增强AI科普话语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藉此实现科普话语的社会功能。
深层来看,在AI科普话语中,写作者的生态取向是模糊但偏保护型的,而生态破坏型话语则较为少见。究其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学界对AI所秉持的积极的科技生态观所决定的。即:一方面,科学界目前已致力于积极推动生态模糊型话语向生态保护型话语转变,并不断努力发展生态保护型话语、遏制生态破坏型话语的产生。另一方面,AI科普话语写作者倾向于将AI技术视为一种趋近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而非远自然的反生态科技。
本研究表明,科普话语中撰写者的生态认知与及物性的巧妙使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前者决定后者语义配置的选择方式,后者影响前者所要传达的语义功能和生态意义。两者的作用合力使科普话语体裁趋于多样化、读者的生态认知差异化。因此,在话语生产过程中,科普语篇撰写者应不断增强对语言运用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科技哲学观,有意识地建构和发展生态保护型话语、遏制生态破坏型话语,从而促进语言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鉴于此,本研究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进行修正,从生态场所观视角对及物性系统中的参与者施事和过程类型进行生态延展,融合科技生态哲学观,构建了适用于AI科普语篇的及物性生态话语分析框架,拟从两个维度回答以下问题:
(1)表层来看,英文AI科普语篇中参与者施事和及物过程类型的语义配置呈现怎样的特点?此分布特征实现了科普类话语何种社会功能?
(2)从深层来看,及物性生态特征反映了英文AI科普语篇撰写者的何种生态取向?
本研究共收集了60篇英文人工智能科普文章,构建了库容为118,710词的小型语料库。运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借助语料库软件ANTCONC和UAM,首先对英文AI科普话语中的及物性特点进行表层赋码、标注和数据提取,统计频次并将结果标准化。其次,基于生态场所观理论,从生态保护型、生态模糊型和生态破坏型话语类型视角,对及物性特征进行二次划分,赋码并统计,旨在从表层和深层两个维度探究此类话语所传达的生态观。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发现:
表层来看,英文AI科普语篇中及物性使用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与语境依赖性。在写作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科普语境中,英文AI科普语篇的语义配置方式倾向于使用以社会性场所为施事的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向读者科学普及AI科技新发展。除此之外,作者也倾向于运用大量态度词、评介词和奖赏词汇以增强AI科普话语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藉此实现科普话语的社会功能。
深层来看,在AI科普话语中,写作者的生态取向是模糊但偏保护型的,而生态破坏型话语则较为少见。究其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学界对AI所秉持的积极的科技生态观所决定的。即:一方面,科学界目前已致力于积极推动生态模糊型话语向生态保护型话语转变,并不断努力发展生态保护型话语、遏制生态破坏型话语的产生。另一方面,AI科普话语写作者倾向于将AI技术视为一种趋近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而非远自然的反生态科技。
本研究表明,科普话语中撰写者的生态认知与及物性的巧妙使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前者决定后者语义配置的选择方式,后者影响前者所要传达的语义功能和生态意义。两者的作用合力使科普话语体裁趋于多样化、读者的生态认知差异化。因此,在话语生产过程中,科普语篇撰写者应不断增强对语言运用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科技哲学观,有意识地建构和发展生态保护型话语、遏制生态破坏型话语,从而促进语言与生态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