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和规则的的变化促使了羽毛球运动的变化,女子羽毛球运动发展至今,在技术的使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中国优秀女单选手成绩不断下滑,国外优秀女单选手不断涌现,并占领了女单世界排名的榜首。本文主要通过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羽毛球世锦赛女子单打前四名运动员马林、内瓦尔、成池铉、法内特里在本届世锦赛中十二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统计数据,运用Excel等软件输入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本届世锦赛上四名国外女单选手在比赛中技术运用情况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力求总结出国外优秀女单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及变化趋势,对国外优秀的女单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经过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这次世锦赛的前四名选手中除了来自韩国老将成池铉依然使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之外,其余三人都是以发网前小球为主。说明现在的女单发球逐渐由原来的正手发高远球向正反手发网前小球过渡。女单在用正反手发网前球时,落点靠近中线的球最多,其次为中线和边线中间的球,从发球线路上来看,四名运动员普遍选择路线最短的,发球线路短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就短,给对手的反应时间相应的缩短;发后场球时落点则主要为接近中线的底线区域。而接发球落点的选择前场中线依然站最多,其次为前场的边线区域;接发球回后场球时,为了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对手的跑动距离,运动员在落点的选择上主要为后场的边线区域。从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上来看,无论是正手发球还是反手发球,发球线路以发网线小球为主,适当结合突击后场。2本次世锦赛上女单前四强选手在前场技术的运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前场的技术运用中,除了马林的搓球数大于挑球数之外,其他三名选手前场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挑球技术,由于女单运动员发网前小球概率的增加和发球技术的进步,使得接发球队员大部分只能通过挑后场球来进行过渡,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同时前场球的处理和身高也有关系,身材高大的马林和成池铉在前场球的处理中推球和扑球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内瓦尔和法内特里两人,球路的变化也明显多于两人,其中四人中,获得这次世锦赛冠军的马林前场球变化最多,封网意识最强,并且网前的搓球和挑球技术的使用频率基本一致。3四名运动员在中场的技术运用上主要以挡网为主,每局的平均使用数达到了20次以上,其中又以韩国的老将成池铉每局平均数最多,达到了 35.2次。其他三人每局平均使用次数都在21次左右。四人中内瓦尔、成池铉和法内特里在中场技术的运用上存在相似性,技术使用情况依次为档、挑、平抽、拦、杀,而马林的中场技术使用情况与三人有所不同,马林在中场拦网的使用情况为每局平均6.8次,而挑球的局平均使用次数为4.3,远远低于拦网的使用次数,并且在其他技术的使用频率上也与其他三名选手有明显的差别。4对四名选手的后场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马林、内瓦尔和成池铉三名运动员在后场技术的运用上主要以杀球、高远球、吊球为主,用被动的吊球和抽球技术来回球的次数较少,主要是由于使用这两项被动技术回球时容易造成回球质量不高或回球失误等问题,因此运动员除非在跑动不到位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被动回球来进行过渡。四名运动员中法内特里的后场技术运用情况与其他三人有所区别,法内特里的后场高远球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后场杀球的使用频率,并且被动抽球使用频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三名选手,从录像中也能明显看出法内特里与其他三人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5四名选手的主动失分率明显高于主动得分率,四名选手的主要失分区域为网前和后场球的失误,其中马林失误率偏多的原因在于部分球的处理上比较粗糙,同时情绪上容易受到对手和裁判等外界的影响,从而造成主动失误,在主要失分区域中,失分技术主要为网前的放网和后场的杀球下网。另外从四名运动员的主动得失分中也可以看出四人的主动失分明显高于主动得分,说明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来自于对方的失误,减少自身的失误率将大大提高个人的比赛获胜机率。6四人的被动回球率马琳最低,平均每局5.2个被动回球,而法内特里的最高达到了每局平均10.5个被动回球。杀球在比赛中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四人中内瓦尔的杀球频率最高,平均每局杀球数为20.6,但内瓦尔的杀球成功率偏低;其次为身高较高的马林和成池铉的杀球率,并且两人的杀球成功率明显高于内瓦尔,由此可见,身高上的优势也可以增加杀球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