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饲用作物种植效益及种植意愿研究——基于吉林省西部典型区域调查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饲用作物能够为草食家畜提供优质的饲草料,从而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牛羊肉、奶制品,有着节粮、高效、健康的特质。国家正在推行种养一体化,将部分籽实玉米种植转变为青贮、全株利用,提高产能,进一步统筹粮经饲,大力发展饲用作物已是大势所趋。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旱作或雨养农业的主要分布区,饲用作物具有广阔的生态适应性,对季节性干旱也有一定抵抗能力;同时,土壤在多年生饲草覆盖下不易被侵蚀,在一定程度上饲用作物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而且饲用作物以其较低的技术门槛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资,逐渐成为北方农牧交错区乃至北方地区产业扶贫适宜的路径。文章主要基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农业发展效益与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对北方农牧交错区发展饲用作物的效益及前景进行测度分析。
  本文在“粮改饲”策略实施的基础上,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根据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调研得到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粮改饲”策略实施后的种植效益以及农户对饲用作物种植的意愿,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资源禀赋角度分析,发现北方农牧交错区发展饲用作物的比较优势明显;从政策角度来看,应大力支持北方农牧交错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在自然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应充分调动北方农牧交错区闲置的自然资源,通过为北方地区市场稳定供给优质畜产品来增加食物来源,提高全国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对于普通种植户来说,饲用作物与粮食作物种植成本略有差别。其中,水稻的总成本最高,其次是玉米;而种植青贮玉米和饲用高粱的总成本比种植粮食作物的总成本低。从种植收益和成本收益率的角度来看,种植饲用作物的纯收益远高于种粮,在四种作物中种植青贮玉米的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最高,种植饲用高粱的收益次之;而种植玉米的纯收益相对较低,种植水稻的纯收益最低。从普通农户的角度来看,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种植饲用作物比种植粮食作物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影响吉林省西部地区农户饲用作物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户主的年龄、收入结构、是否熟悉饲用作物、是否熟悉“粮改饲”政策、收益认知、是否为合作组织成员、亲友种植饲用作物情况以及是否遇到过售卖难的问题,即这些要素对农户种植饲用作物有重要影响。
  第四,“粮改饲”政策推进和实施的难点主要有:产业链条短,销售渠道单一;饲用作物发展的技术制约明显;金融扶持发展机制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以及部分地区传统种养观念依旧存在,这些因素使发展饲用作物受到了阻碍。
  第五,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饲用作物情况如下:种植饲用作物资源禀赋充裕,农户种植饲用作物积极性非常高,种植意愿比较强烈;种植饲用作物比种粮有更高的比较效益;农户种植饲用作物意愿影响因素较多以及饲用作物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与问题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饲用作物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动饲草产业保险的实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及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上千年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中药材生长缓慢,尤其是某些药用濒危植物难以获得,一直以来都制约着中药的发展。1993年首次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能够产生紫杉醇的内生真菌,提示植物内生菌可以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活性成分,这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中药资源紧缺等问题。此外,植物内生菌具有生长迅速、易于发酵、代谢易于调节的特点,逐渐成为医药研发的重要研究领域。无花果Ficus
学位
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迅猛,上市品种不断增加,交易量屡创新高。快速发展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为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平台,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加工商和经销商等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其中。然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剧烈,市场风险凸显,严重影响了风险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对整个农产品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期货市场在内
农业部门是伊拉克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但由于农民错误做法和政府政策导致的市场破坏,使得农业部门遭受生产力低效的困扰。小麦是伊拉克最重要的战略作物,因此本文选择小麦作为研究对象。除了以伊拉克为研究对象,本文还研究了中国小麦耕作技术和市场政策,以便对两国进行比较分析。小麦耕作技术的数据是通过采访两个国家的600户家庭收集的,而关于市场价格政策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两个地区官方机构发布。  本文通过跨部门,采用随
近年来,加强村域生态治理的呼声愈发强烈。抓好村域生态治理,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然而,当前村域生态治理工作基本呈现为政府的包揽式治理,农户们则是观望者众、行动者寡。这一境况既造成了村域生态治理不接地气,也导致治理效果缺乏可持续性。因此,从社会资本视角深入思考与分析农户在生态治理中呈现出高关注度、低参与度的原因,对于破解当前村域生态治理的困境,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
生猪对我国古今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升人民福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85年,中国生猪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猪消费结构升级,生猪价格波动剧烈、疫病频发以及供需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2007年后,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生猪生产支持政策,以求稳定生猪供给,提升农户福利,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那么,生猪补贴
农村贫困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贫困治理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从1987年的2.5亿降低至2018年的1660万。虽然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但是农村剩余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依然不容乐观,未脱贫的人口均为深度贫困群体。近年来,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要求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全
学位
玉米以其高产性能和较强的适生性,成为我国粮食作物之首。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种植大省,在种植面积、种植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存在巨大影响。自2008年东北地区(含内蒙东四盟)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来,进一步提升了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使我国的粮食结构和作物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但由此也导致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出玉米产量、玉米库存量、玉米进口量“三量齐增”,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玉米下游产业
学位
我国是牛肉消费大国,牛肉以其高营养高蛋白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2017年我国牛肉消费量已达800万吨,作为居民日常食用的肉类,牛肉质量安全问题自然备受关注。为了强化对牛肉质量安全的监管,我国逐步完善牛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及有机认证为主的质量认证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牛肉质量认证的具体发展情况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更新。本文基于质量认证视角,探析当前牛肉消费者对质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