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法意义十分丰富,并已由最初的趋向义,发展演化出多个引申义。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也从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等多个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本文在综合考察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中介语语料库,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对留学生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发现,语义句法都正确的使用情况占比最高,说明留学生对这二者的语义句法掌握情况相对较好。其次主要分析留学生使用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四种偏误类型,即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主要有动词、“过来/过去”的遗漏和误加,“过来”与“过去”之间的误代,以及“V+过来/过去”与宾语的错序类偏误等。“V+过来”的总偏误率高于“V+过去”,这与二者的使用率和习得难度有关。我们进而总结出四种偏误原因,即动趋短语自身的复杂性、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本文还利用初级和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语料,对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习得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两种情况。在初级阶段,留学生对这二者本义的习得情况较好,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能够较多使用引申义。但由于“V+过去”的习得难度大于“V+过来”,所以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仍然倾向于使用它的本义。就句法结构的习得情况而言,“V+过来/过去”不加宾语的项目使用率最高,留学生也最容易习得。最后,本文从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角度,对动趋短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合理编排教学顺序,优化汉语教材编写;动趋短语的具体讲解方法、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