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仙居县杨梅产业发展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cursor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仙居县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杨梅主产区之一,仙居杨梅具有“绿色无公害水果”之美誉。但仍不少农户违反规定在杨梅成熟期治虫导致农药残留问题突出,果实品质降低。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给该县杨梅的质量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给仙居杨梅走向国际化带来巨大的困难,更给仙居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控制农药在杨梅生产中的合理使用和对其残留量进行监控,满足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同时促进仙居杨梅产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本论文以仙居产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原料,对可能用于杨梅生产过程杨梅中的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及拟除虫聚酯类农药进行残留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研究,并分析了仙居县杨梅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仙居县杨梅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杨梅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对杨梅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采用本方法,在给定色谱条件下,甲胺磷、敌敌畏、甲拌磷、毒死蜱、对硫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磷胺、杀螟硫磷、水胺硫磷、三唑磷、甲基对硫磷等13种有机磷农药能达到良好分离,目标回收率在72.1%~9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38%~10.4%之间,回收率较稳定。(2)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杨梅中有机氯类及拟除虫聚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对杨梅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固相萃取浓缩净化的条件进行了选择。在给定色谱条件下,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百菌清、三唑酮等9种农药能达到良好分离,平均回收率在71.2%~9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32%~10.13%之间,具有稳定的回收率。(3)建立了杨梅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采用酶抑制法对仙居产荸荠种杨梅进行水胺硫磷、乐果、氧化乐果、敌敌畏、毒死蜱、甲胺磷、对硫磷、杀螟硫磷、敌百虫等9种农药进行检测,将检测所得酶抑制率和添加水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添加同一浓度同一种有机磷农药时,相对标准偏差均在9%以下,酶抑制率相对比较稳定。在添加浓度达到1mg/kg时,酶抑制率检测结果均达到50%以上,可判断为阳性。(4)分析了仙居杨梅产业发展的特点,包括发展速度快、致富速度快、具有品牌优势、快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等方面;总结了仙居杨梅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日益突出的农药残留问题、自然灾害影响严重、杨梅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杨梅品牌建设和保护深化存在一定困难等。并提出杨梅产业发展建议和对策:一是全面推行检测制度,确保杨梅质量安全;二是推行绿色防控和生态栽培,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改善杨梅生产和销售条件;三是加大仙居杨梅品牌打假力度,规范市场营销秩序;四是加强杨梅产后研究,推动杨梅产业发展。
其他文献
<正>一、理论阐述(一)"景观社会"和"媒体奇观"媒体奇观现象作为人类景观社会的升华,其相关研究源起于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象"。"在‘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下建立起来的‘视界政体
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从一种基于框架的本体描述语言的思想出发,结合地理信息概念的本体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框架语义的地理信息概念分析方法;并以部分水系地理信息概念为
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消费者越来越关心农产品在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冷藏、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具体状况。全社会迫
在新医改制度下,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医院管理比较薄弱,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尚不成熟,存在经济管理上的漏洞,以致造成医院资金管理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大大
岩羊属偶蹄目牛科羊亚科岩羊属,在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认为岩羊分为2个亚种,即西藏亚种(Pseudois nayaur nayaur)和四川亚种(Pseud
农村人力资本作为“活资本”,比土地、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它巨大的增值潜力将在当今后的工农一体化时期和知识经济时代不断体现。农村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创造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总数的70%。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不得不面
班主任在中途接班工作中要融入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
农业稳定,才能安天下。纵观几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土地这一关键问题而衍生的中国革命史,每个时代的更迭都无一例外和土地问题息息相关。今时今日,我国经济的
城市建设用地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和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