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金融活动不断地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整个经济生活。面对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浪潮,面对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和不断涌现的金融衍生品,投资者不仅需要知道投资活动的预期收益和资产价值,更需要了解投资活动承受的风险。几十年来,由衍生工具所引发的金融风波屡见不鲜,其所造成的巨额损失怵目惊心,而所有金融风波背后的共同原因是金融风险管理不善。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VaR方法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集团开始把这种方法当作全行业衡量风险的标准来看待。VaR作为测度市场波动风险的一种主要方法,具有简洁直观而且可以将投资组合的风险浓缩为一个数字的特点,其反映的是在不同概率水平下,投资组合的可能最大损失情况。VaR的应用在国外已经较为普及,在国内证券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对VaR技术本身研究则较少。
VaR的核心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描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金融界和统计界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JPMorgan.RiskMetricsTechnicaldocument(1996,2000)以及AlexanderC.TheHandbookofriskmanagementandanalysis(1996)等文献对VaR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我国学者最早对VaR进行研究的是郑文通1997年的《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在随后的几年中对VaR的方法的研究运用更加深入广泛。2001年王春峰编著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一书对VaR以及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杜海涛曾就VaR方法在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作了一定的实证研究,但仅局限于概念的介绍和基于正态方法的实证。何沛俐(2001)的文章对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指数的异方差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RCH类模型进行拟合并计算相应的VaR值,但该文章在模型的建立与筛选方面缺乏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意义,在确定残差的GARCH模型阶数时所使用的LM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巴赛尔(Basle)委员会协定,证券金融机构必须使用VaR的框架对其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量化评估。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上必然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国内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管理仍然处于较为落后水平,以VaR为核心的市场风险分析体系尚未建立。有鉴于此,本文前两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VaR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VaR的产生背景、含义、运用领域、优点和缺陷等基础知识;第三章重点阐述VaR的测算方法及模型,并给出相应实例进行说明;第四章研究VaR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测度和管理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可靠性检验;第五章中笔者给出了不成熟的结论和建议。
风险管理是一种非常富有人性的工作,不可能由某种模型一劳永逸,但模型所表达的倾向,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根有据地去进行超越性的哲学思考,针对人性的复杂表现,去创造性地制策。对VaR的探索,意义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