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制造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永磁电机研究和开发技术逐步成熟,应用广泛。但在制造过程中,存在对加工工序稳定性判断不足、制造质量波动幅度大,员工质量意识差等诸多问题。如何提高永磁电机制造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已是电机制造企业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的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首先对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归纳出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思想以及对开展质量保证活动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我国现代质量管理推行的主要工作及主要成果。在分析了产品质量变异原因并介绍了常用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统计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提出了质量控制界限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基于产品质量多变异的抽样方案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传统的统计质量控制中3σ质量水平存在的不足,引入了现代质量控制中的6σ原则的概念,详细阐述了6σ质量管理的DMAIC实施方法。在实例分析中,对横向磁通电机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利用持续改进方法解决永磁电机定子加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应用模糊识别理论判别永磁体质量控制图加工工序状况,对永磁电机定子损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使永磁电机制造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并预防了质量隐患,减少浪费。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充实补充永磁电机制造过程中质量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永磁电机制造中的问题,是对现有永磁电机制造中质量管理方法的完善和补充。它虽然是对永磁电机进行研究,但应用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对我国电机制造业乃至其他机械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