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tiandegu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儿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儿童CIDP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CIDP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Pub Med数据库同时段儿童CIDP病例,对儿童CIDP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根据疾病达峰时间分为亚急性起病组与慢性起病组,根据疾病演变方式分为单相组及复发-缓解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1例CIDP患儿,男14例,女7例,起病年龄1.8岁至14.2岁。12例有前驱感染史,亚急性起病17例,慢性起病4例。18例首发症状为运动障碍,3例为感觉异常;21例患儿均有运动障碍,15例感觉异常,8例颅神经麻痹,7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例共济失调,4例震颤。21例患儿神经传导检查均异常,脑脊液检查均为蛋白-细胞分离,10例脊髓MRI提示神经根或马尾强化。16例初始治疗给予IVIg治疗,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30%)单相病程,第一次一线免疫治疗1例反应良好,另5例中的3例接受第二次一线免疫治疗达缓解,2例跛行,1例踝关节挛缩。14例(70%)复发-缓解型病程,复发次数1-2次有9例,3次有2例,5次以上有3例,复发的间隔时间范围在0.3月至36月,12例进行一线免疫维持治疗,2例进行二线免疫治疗。16例患儿随访时m RS平均分0.3分,较达峰时m RS平均分3.8分降低(Z=-5.049,P<0.001),1例死亡。(2)9篇文献报道的96例CIDP患儿与我院17例患儿合并分析(共113例),亚急性起病组57例,慢性起病组56例。亚急性起病组更易出现感觉异常(63.16%vs 30.36%,P<0.001)及颅神经受累(32.61%vs 13.95%,P=0.038),其病程多为复发-缓解型(78.95%vs 33.93%,P<0.001);而慢性起病组以单相病程多见(66.07%vs 21.05%,P<0.001),两组在性别、起病年龄、前驱感染史、自主神经受累、共济失调、辅助检查、初始治疗反应及m RS上无统计学差异。(3)4篇文献报道的74例CIDP患儿与我院17例患儿合并分析(共91例),其中单相组39例,复发-缓解组52例。单相组以慢性起病多见(82.86%vs 39.13%,P<0.001),而复发-缓解组多为亚急性起病(60.87%vs 17.14%,P<0.001)。复发-缓解组较单相组更易出现感觉异常(55.77%vs 30.77%,P=0.018)及颅神经受累(38.24%vs 7.69%,P=0.007),而单相组更易出现共济失调(42.86%vs 3.7%,P=0.001),复发-缓解组达峰时m RS高于单相组(中位数4分vs 3分,P=0.02)。两组在性别、起病年龄、前驱感染史、自主神经受累、辅助检查、初始治疗反应及随访时的m RS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CIDP多以运动障碍起病,常有感觉异常。亚急性起病者较慢性起病者更易出现感觉异常和颅神经受累,病程多为复发-缓解;单相病程者较复发-缓解者更易出现共济失调,达峰时m RS较低。儿童CIDP神经传导改变以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及F波缺失为主,多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单相型与复发-缓解型经一线免疫治疗及维持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少数复发-缓解型需二线免疫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讨生命早期缺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病的关系,并评估其与ASD相关量表的相关性,为制定孕期监护指标和干预措施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20.05至2021.12之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ASD患儿为ASD组,同时期年龄同ASD组匹配的其他发育障碍患儿及正常儿童分别为非ASD发育
学位
目的:探索获得性母源血清RSV A、B亚型的中和抗体水平与1-3月龄的小婴儿RSV感染所致疾病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年龄1-3月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信息,同时收集其血清标本。根据其鼻咽抽吸物病原学结果,分为RSV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中和实验测定血清RSV A、B亚型的中和抗体水平,并初步比较感染及非感染两组抗体
学位
目的:分析3~8岁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简称ROP)患儿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及变化趋势,研究早产、ROP对患儿眼部屈光状态以及光学成分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者为孕周小于37周早产儿,这批儿童在出生后于我院已行眼底筛查,依据筛查结果,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包括患有ROP的ROP组,另一组则为早产不患有ROP的早产组(以下简称早产组),并设立同龄足月对照
学位
目的:探讨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合并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为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或电话随访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20年2月确诊的98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转归等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关节炎将其分为关节受累组和无关节受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时间、初诊Ig G浓度、每月丙球输注剂量、基因突
学位
目的:总结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ilepsia partialis continua,EPC)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治疗与预后,提高对儿童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7例EPC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7例患儿,男性10例、女性7例,EPC首次发作平均年龄为4.8±2.9岁,婴儿期2例(11.8%),幼
学位
目的:比较疑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其父母报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两阶段流行病学方法,随机抽取中国重庆地区五所小学6035名6-12岁儿童,与他们的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了问卷调查。第一阶段
学位
目的:总结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咯血量的高危因素,并探究接受介入治疗后咯血复发的潜在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血管相关性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咯血量大小分为大咯血组与非大咯血组,根据术后咯血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咯血量及术后咯血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行手术治疗的面部黑色素痣患儿的黑色素痣部位、大小及手术方式,分析面部黑色素痣部位、大小与手术方式的关系,总结关于儿童面部先天性黑色素痣的手术分区分类治疗经验,为儿童面部先天性黑色素痣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到2020年期间在我科行面部黑色素痣切除术的门诊及住院病人一般信息,统计黑色素痣解剖部位、大小、手术方式、病理学诊断,以及手术方式与面部黑色素痣解剖部位、
学位
目的:分析19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我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菌种分布及治疗情况,为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识别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4-2020年我院痰真菌培养阳性的标本,回顾性分析IPFI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及年长儿组,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结果:1.195例患儿中男性63.1%,女性36.9
学位
目的研究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2020-2021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科学防治HFMD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01-2021.12期间因HFMD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病例17612例及住院病例558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述资料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