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束时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政治力量发生重要变化的产物,又为主权国家的孕育和产生提供了优良的社会环境。16世纪博丹首次提出国家主权的概念,从此,国家主权便成为国际法中的一个基础因素,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革新。主权并不仅仅是一个法理概念,也同样是一个历史概念。本文就将着重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各国的主要战争意图及战争中各国地位的实际变化入手,探讨国家主权观念在战争过程中的发展和演变,并试图探讨战争在国家建设及国家主权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三十年战争之前国家主权思想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这一部分的写作,作者将对三十年战争之前的主权思想分别从古代欧洲、中世纪欧洲、尤其是15、16世纪以来欧洲的主权思想进行详细的阐述。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首先提出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置于宗教道德之上,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主权思想的发端之作;而法国让·博丹在其专著《主权论》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主权的概念。第二部分讨论在1618--1643年之间各参战势力所表现出的主权观念。这部分将从不同的战争阶段,对各国的军事动向和外交策略进行单独分析,从而洞悉各国参战动机背后所隐含的国家利益和日趋增长的主权观念。这一部分将重点阐述作战各国在争取国际认同和地区霸权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三十年战争中发生的力量对比变化对各国自我定位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所反映出的主权思想。这部分将从外交程序、联盟国之间的各自利益考量和相互作用以及贯穿和会始终的领士转移问题进行论述。在17世纪中叶,各国对主权的认识还基本上停留在国家认同和领土等有限的方面,因此领土要求成为和会的最主要议题。以法国和瑞典为典型代表,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密切的联盟以获取和其相称的政治地位。以上种种实际行动体现出了各国比较明确的主权思想。第四部分主要写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家主权思想产生的影响。三十年战争中,西欧各主要国家几乎都卷入战争,经过战火的洗礼,各国逐渐认识到要加强其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首先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作为支撑。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各国就各自利益攸关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这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三十年战争在国家主权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简要地论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后,国家主权思想的发展状况。通过上述论述本文将比较清晰的勾勒出三十年战争前后国家主权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三十年战争在国家建设中不可小觑的作用,以及近代早期各国为争取国家主权所做的各种努力。当然,在本文论述的时间范围内,国家主权思想都属于主权的传统信条,其特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