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和普通腺癌的临床病理差异进行分析,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2128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根据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腺癌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将患者分为三组:印戒细胞癌组(37例)、黏液腺癌组(153例)和普通腺癌组(1938例)。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长径、有无肠梗阻、肿瘤部位、肿瘤TNM分期、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对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运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运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印戒细胞癌组发病年龄在三组中最低,分别与黏液腺癌组和普通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印戒细胞癌的肿瘤长径较普通腺癌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组的肿瘤N1+N2分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在三组中最高,分别与黏液腺癌组和普通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印戒细胞癌组M1分期(远处转移)的比例较普通腺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组中Ⅲ期和Ⅳ期的比例在三组中最高,分别与黏液腺癌组和普通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印戒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较普通腺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组发生腹膜转移的比例较普通腺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有无肠梗阻、术前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水平上,三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为3~80个月。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0%、43.29%、32.47%,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黏液腺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3%、58.02%、40.61%,中位生存期为58个月;普通腺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0%、67.14%、59.14%,至随访截止时,仍有50%以上的普通腺癌患者存活。三组中,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肠梗阻、CA19-9水平、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辅助治疗和病理分型是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1~59岁年龄段和术前无肠梗阻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姑息性手术、未进行辅助治疗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TNM分期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其分期越高,危险比越高;印戒细胞癌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比高于黏液腺癌及普通腺癌(危险比=2.783,P<0.05)。对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肠梗阻、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可影响结直肠印戒细胞患者的预后。结论:(1)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发病年龄较低、肿瘤长径较长、TNM分期较高、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较低、腹膜转移率较高;(2)与黏液腺癌和普通腺癌相比,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印戒细胞癌是影响结直肠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肠梗阻、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治疗可影响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