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儿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损伤情况及前列地尔(Lipo-PGE1)的干预性治疗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找寻一种实用、有效的肺保护方法。
[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间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27例,年龄100d~9y,体重5~22 kg,全部为房缺、室缺或房室缺病儿,所有病例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提示肺动脉压力均小于30mmHg。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组(P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P组15例,C组12例。P组患者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前列地尔10 ng/ml,并于麻醉诱导后即从中心静脉持续泵入前列地尔10 ng·kg-1·min-1至手术结束。C组则在相同的时间注入等量NS以对照。术毕患儿入ICU,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后拔除气管导管,生命体征稳定后送回胸外科病房。术中连续监测ECG、HR、SpO2、 MAP。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前、主动脉开放30分钟、2小时、6小时、24小时五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同期监测吸入氧浓度、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并计算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同时测量桡动脉血血浆中性粒细胞(PMN)、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记录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置时间。
[结果]
1.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间比较,MAP和HR在麻醉诱导后CPB前、主动脉开放30分钟、2小时、6小时、24小时五个时点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2.肺功能变化(1)肺Cd比较:C组患儿主动脉开放30分钟点Cd较CPB前明显下降(P<0.05)。P组患儿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与CPB前相比,Cd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P组各时点Cd值高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氧合指数(OI)与CPB前相比,两组患儿OI均有下降,其中C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明显下降(P<0.05),P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及2小时均明显下降(P<0.05)。与C组相比,P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时OI值明显好于C组(P<0.05)。(3)呼吸指数(RI)CPB后两组患儿RI均有升高,其中C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及6小时均明显高于CPB前(P<0.05),P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及2小时均明显升高(P<0.05)。P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时RI值明显好于C组(P<0.05)。(4)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CPB后两组患儿A-aDO2均有升高,其中C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及24小时均明显升高(P<0.05),P组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6小时及24小时均明显升高(P<0.05)。P组在主动脉开放6小时时A-aDO2明显好于C组(P<0.05)。
3.血PMN变化 CPB前两组间血PMN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血PMN在主动脉开放后四时间点均较CPB前显著升高(P<0.05)。P组血PMN值在主动脉开放2小时点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点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4.围术期血浆IL-6、IL-8、IL-10、TNF-α、MMP-9的变化 CPB前各检测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CPB后各检测指标均较CPB前均显著升高(P<0.05)。P组血浆IL-6、TNF-α的水平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时较C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IL-8的水平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2小时P组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时点血浆IL-10、MMP-9的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CPB能引起小儿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及MMP-9的释放,并引起肺功能障碍。CPB中使用前列地尔可有效减轻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及细胞因子释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