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秋狝是清代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活动之一,它对清朝八旗骑射的维护,八旗战斗力的保持,对蒙古等边疆的治理甚至对大清王朝的历史走向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木兰秋狝活动的有效实施是以木兰围场为载体进行的,面对当时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紧张局势,木兰围场的建立实属必要。颇有忧患意识的康熙帝是木兰围场的开创者。为维护满族旧俗——八旗骑射与战斗力、调节蒙古诸部的纷争与稳定北部边疆和反击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成为木兰围场建立的最初动因和诸位皇帝长期维持行围狩猎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的主要目的;木兰围场隶属直隶,介于蒙古与承德之间,在承德府北约二百里处。围场内风景秀美,是皇帝率同八旗狩猎借以训练兵丁的佳地;同时在木兰围场周围建设了一系列配套设施——营房、口外行宫和八庙等。木兰秋狝活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律,并不断完善,最终成为乾隆、嘉庆两朝所必行遵从的家法、典制。制度化的木兰秋狝,通过一系列颇具有政治色彩的活动,如合围、哨鹿、塞宴四事等,对蒙古王公贵族等上层的笼络,达到有效统治蒙古藩部的目的;与此同时,皇帝等有章可循的日程安排和严格的行围规制也有效地提高了八旗官兵的整体素质;处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制度的日益腐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涌现,昔日的康乾盛世一去不复。木兰秋狝随着清朝的盛极而衰,也渐趋废弛。清代木兰秋狝的成与败即见证了清朝兴衰的历史。大量流民潜入围场,继而从事偷打牲畜、砍伐木植、偷窃柴草等活动,对围场内牲兽和林木资源等围场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加之管围大臣惮于劳苦,懒散成风,以致管理失败,秋狝制度遭到破坏,八旗骑射随之颓废;至嘉庆朝以后,木兰秋狝终止,清朝曾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木兰秋狝于是走向衰亡。清代通过木兰秋狝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蒙古和治理边疆的目的,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清朝推行的“不易其俗”“从俗而治”等政策,对加强和促进蒙同满、汉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华夏民族间的向心力、凝聚力,加快祖国统一进程和实现民族团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在当下的巩固我国华夏统一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诚可以此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