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此病有反复发作趋势的特点,部分患儿甚至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在对于首次出现喘息的患儿,在缓解期给予的治疗,及预防此类患儿进一步发展为哮喘方面,迄今尚欠缺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主要观察肺脾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体质的婴幼儿在喘息缓解阶段和正常儿童的外周血中调节性Treg细胞、活化NK细胞、IL-17在体内的计数,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所有患儿进行半年后随访观察其再次发作的次数。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及其复发在免疫机制上的不同,和中医体质分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6月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保健门诊就诊的正常保健儿童20例;因首次喘息在呼吸科住院诊治的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其中,中医体质辨证为肺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患儿各20例。检测其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活化NK细胞、白介素-17(IL-17)数量。各病例随访半年,观察其喘息的再次发作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提示健康组外周血中CD4+、CD3+、CD56BrCD16dim的百分数比病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外周血中CD56dimCD16Br的百分数比喘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脾气虚组外周血IL-17水平比健康组和脾肾阳虚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组外周血调节性Treg、CD56+CD3-、 CD56+CD69+、CD3+CD69+、CD56+CD3+的百分数与病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后病例组组中再次发作喘息患儿与未再次发作喘息患儿间免疫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后肺脾气虚组再次发作喘息的患儿CD4+、CD3+、CD56BrCD16dim, CD56dimCD16Br、IL-17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脾肾阳虚组再次发作喘息的患儿CD4+、CD3+、CD56BrCD16dim、CD56dimCD16Br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病例组中再次发作喘息的患儿CD4+、CD3+、D56BrCD16dim、 CD56dimCD16Br、IL-17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病例组中未再次发作喘息的患儿CD3+、CD56dimCD16Br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CD4+、CD3+、调节性Treg、CD56dimCD16Br、CD56BrCD16dim和IL-17在婴幼儿喘息的发病中存在密切的关系。喘息的首次发作以及反复发作与调节性T细胞和部分NK细胞亚群、IL-17免疫功能调节失衡密不可分。在喘息的中医体质辩证分型中,两组在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表达上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肺脾气虚组患儿外周血IL-17水平较脾肾阳虚组、正常组均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