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认为是最具有争议的一部小说之一,在世界上享誉盛名。同样,这本小说的译本在世界文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饶述一和赵苏苏的译本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沦为理论框架,比较《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两译本,指出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学对译者及翻译策略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译文。关于改写理论,勒菲弗尔(2004b:vii)认为“无论意图是什么,所有改写都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并且以一定特定方式操纵文学”。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受到三种因素的操纵: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译本主题的选择、翻译方法的运用、以及细节的处理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诗学作为一个社会文学标准的象征,对翻译中遣词造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赞助人通过控制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出版和发行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制约,译者通过改写,使译本尽可能地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意识形态及诗学观,努力使译文迎合新读者以及确保其译本真正被理解。本文采用勒菲弗尔操控理论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意识形态和诗学,来详细分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两个汉译本。由于涉及翻译赞助人的资料极其有限,赞助人这一因素将不纳入本文讨论的范围。关于意识形态方面,本文分别从宗教,文化意象和审美观点以及从伦理性爱描写处理上的差异角度展开;关于诗学方面,本文又分别从语言、风格、自然场景、人物差异角度讨论。本研究通过定性研究和对比分析方法,试图找出为何Lady Chatterley’s Lover两个汉译本有着不同的特色,译者是如何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最后,笔者试图总结两个译者主要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不同时期社会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目;同时,译者在遣词造句都受到了其所处社会的主流诗学的影响,从而迎合不同的目的语读者。大致而言,饶述一译本中有意保留源语的语言,多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倡导社会启蒙、致力于民族进步、引进新的文学系统;赵苏苏译本中充分发挥译语优势,注重文学语言的表达,句式结构尽量遵从原文,删除低俗无聊的伦理描写,倾向于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弘扬了本民族文化。此番研究揭示了勒菲弗尔改写理论的实用性、有效性及其对翻译理论研究的贡献,也证实了各改写因素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在评价某一译作时不能草率地评论是好是坏,而应充分考虑到译者的当时时代背景、文学特点等,把译本放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观察评价。本研究由6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对全文进行概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重点阐述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及其“改写”理论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介绍语料和研究方法。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章首先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从宗教、文化意象、审美观点以及关于伦理处理上角度对比分析Lady Chatterley’s Lover的两个汉译本;然后分析诗学对翻译的操纵,从语言选择、风格、自然场景描写、人物描述角度对比分析Lady Chatterley’s Lover的两个汉译本。第五章对比分析两位译者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第六章探究本研究的意义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