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犬四氯化碳中毒肝损伤模型,探讨犬肝损伤的不同阶段肝脏超声影像变化规律,为超声诊断在动物肝病正确诊断提供实用的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选取8只1-2周岁的健康成年犬,体重在8-15kg。按照1.5mL/kg剂量皮下多点注射60%四氯化碳油溶液,每10天注射一次,连续60天。分别于试验前1d和试验后12h、1-3d、5d、7d、10d、20d、30d、40d、50d、60d进行B超检查,同时静脉采血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KP)、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测定。结果:1四氯化碳致犬肝损伤时血清肝酶系统的变化ALT、AST和ALKP的变化:染毒后,ALT(127.0±29.25-397.9±120.37)、AST(77.8±6.96-276.4±34.39)和ALKP(79.8±13.92~287.9-40.99)显著高于正常值(4~66,8~38,0~80),且ALT的升高幅度更明显,说明试验犬肝细胞已经损伤。2四氯化碳致犬肝损伤时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染毒后,血清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MDA(6.25±0.85-17.96±1.00)显著高于正常值(5.20±0.87),自由基清除酶SOD(172.50±36.76~26.50±10.86)和GSH(6.96±1.78-3.11±0.59)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值(201.13±52.47,8.76±1.82),说明CC14中毒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3四氯化碳致犬肝损伤时肝B超影像的变化与染毒前比较,染毒后1d和2d,试验犬肝脏超声影像表现为肝静脉、门静脉扩张,胆囊充盈变大,胆囊壁变薄,胆囊颈、胆管扩张;染毒后10d,肝门静脉血管内径与染毒前无明显差异。随着染毒次数的增加,肝脏回声逐渐增强,肝门静脉内径逐步增宽,肝实质血管充盈,胆囊壁增厚,胆汁洁净程度降低;有的犬只甚至在肝脏内出现低回声团块,说明肝损伤程度加剧。4犬、猫临床超声诊断案例本文还报道了在完成本研究的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技术确诊了犬肝囊肿、犬肝肿瘤、犬肝硬化、猫多囊肾、犬前列腺增生、犬膀胱结石、犬隐睾和犬子宫蓄脓等临床病例,建立并收集了不同疾病的B超诊断方法和数据。结论:血液生化指标证实了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成功建立,收集了犬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不同阶段肝脏超声影像变化过程,为超声在动物临床上应用提供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