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品,是世界上目前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品种。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一种期货合约,合约的交易双方约定在规定的时刻,按约定的价格买卖规定数量的股票指数。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股指期货在股票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对现货价格波动引发的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功能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是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由于这两个市场受相同经济因素影响而具有基本相似的走势,在这两个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才能使得盈亏相反,即无论现货市场因股市波动造成的损失有多大,投资者都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现货风险。两个市场的相关程度越高,套期保值的效果越好。因此,无论是从监管部门的角度,还是从投资者的立场,分析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及套期保值策略。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第二章是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相关性研究,主要包括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检验与相关结构刻画。第三章是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相关性研究,主要包括波动特征聚类和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第四章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第五章是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策略研究,包括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和最优现货组合的构建。第六章是研究总结与展望,对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创新之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进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简述如下:(1)论文考察了国际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际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关系。主要贡献在于将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引入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研究,克服了传统方法解决高维金融时间序列波动问题时的障碍。本文所建ICA-EGARCH-M模型不仅验证了波动溢出效应的存在,而且反映出了波动溢出的主要来源。(2)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JR模型与近似熵的时间序列信息效率测度方法,探讨了国际市场上股指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影响波动的信息因子和度量时间序列复杂性的近似熵值的变化情况,发现股指期货的引入加快了信息流向现货市场的速度,提高了现货市场的信息效率。(3)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策略。一方面,针对最优套期保值比率问题,建立了基于最小化均值-条件风险价值(Mean-CVaR)的股指期货动态套期保值模型。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考察了置信水平和可变交易费用对最优套期保值决策的影响,更好地拟合了收益残差序列存在的异方差性与相关系数时变性等特征。此外,通过对中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的真实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实证测算,检验了不同模型在中国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如何构建与股指期货联动性较好的现货组合问题,提出采用两阶段优化策略以提高组合的跟踪准确度。第一阶段,利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与模糊C均值算法相结合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将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应的成分股进行聚类;第二阶段,对聚类之后的结果进行指数优化复制,以跟踪误差最小为目标,确定现货组合的成分股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