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艺术追求的至境--汪曾祺小说创作心理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作为衔接现当代的作家,他的几个阶段的创作、他的“大器晚成”及其作品中独特的生命体验,使其成为现当代作家中独特的“这一个”。 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创作心理的生成过程,以文化与人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了作家独特的人生历程所产生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尤其是童年的丰富性生命体验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宝贵财富;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他的体验方式、精神结构、审美境界使他将自我生命体验与社会角色意识和谐交融在一起,衍生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和谐为艺术至境的审美理想。本文由此把握汪曾祺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深层创作心理机制。
其他文献
通常认为,"文化"指人们在社会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以及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的人类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的总合.文化分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三个层次.语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论争是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历程中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论争问题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围
京都是传统大赋的典型题材,萧统《文选》以赋类为首,赋类中又首置京都,可见其重要性.该文从三个方面,对汉魏六朝京都赋的文学性、功能性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京都赋具有
本文着重阐述陈染小说的创作风格——“私语化写作”以及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运用文本分析的手法,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从几个方面论证陈染小说的“私语化”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中学教学实际,中学教师应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就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 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和前提
进入新世纪以来,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爆炸式增长的局面,但原创图画书的创作理念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讨论和清理。本文试图讨论原创图画书的创作理念问题,但并不致力于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