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与复合护套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高速永磁转子涡流损耗大、设计时受机械强度限制的技术难点,以一台150kW、30000r/min的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HSPMSM)为例,进行转子的机械应力及损耗分析,给出适用于本台电机的兼顾转子强度及涡流损耗的最小厚度复合护套,并完成样机电磁设计。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及高速永磁电动机的设计难点,以电磁转矩为约束,基于转子外径迭代进行电磁设计。确定了电机的主要尺寸,选择定转子铁心及永磁体的材料,进行定子槽型、转子结构和极槽配合设计。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电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
  其次,建立了高速永磁转子的应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高速永磁电动机转子在不同工况下各应力的变化趋势,探究了单一护套的不同材料、厚度及过盈量对转子机械强度的影响。对高速永磁转子涡流损耗进行分析,研究了铜屏蔽层对涡流损耗的影响以及带有铜屏蔽层的复合护套在不同厚度比下涡流损耗的分布规律。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转子复合护套间的过盈配合为约束,给出了兼顾转子强度及涡流损耗问题的最小厚度复合护套设计方案,并将该方案运用于所设计的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中。设计结果表明,用0.5mm铜与1.73mm镍基合金构成的复合护套方案最优,该复合护套在满足机械强度的前提下,与3mm单层护套相比,厚度减少了25%、涡流损耗降低了56%,且转子表面磁场谐波含量更低,电机效率提高了3%。为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蛋白质乙酰化是真核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可逆蛋白质修饰方式,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转移酶(HDACs)共同作用,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和外界生存环境的改变,动态调节植物体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不同基因的表达来维持植物的生存需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玉米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家族的基因进行分析,获得了与拟南芥AtHDA19同源的玉米ZmHDA101基因,基因代码
学位
世界范围内的盐害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研究表明,WRKY转录因子和HDAC家族在介导植株盐胁迫的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一个小麦WRKY家族基因TaWRKY46和一个小麦HDAC家族基因TaHD2-1应答盐胁迫的功能。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TaWRKY46基因是WRKY家族Ⅲ型转录因子,其编码蛋白包含1个WRKY结构域和1个C2HC型锌指域。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WRKY46定位于细胞核
学位
在小麦生产中,小麦叶锈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小麦产量的病害,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发掘广谱持久抗病基因资源、培育抗病新品种是目前控制叶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植物会首先产生局部的抗病反应,然后这种抗病反应还会进一步引发整株植物产生持久的非特异性抗性,植物的此种特性被称为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病
大白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食用器官主要是由叶片弯曲抱合形成的叶球。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苗期和莲座期叶片平展生长,结球期叶片则趋于直立生长,并逐渐向内弯曲抱合,形成叶球。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大白菜叶片生长发育的机制有所研究,但其叶片弯曲等生长发育相关基因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调控机制依然有待于深入探讨。本研究的试验材料为EMS诱变获得的大白菜叶片卷曲突变体dcl1(downwa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鼠李科植物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枣树抗逆性强,其果实营养丰富,是传统的滋补佳品。bHLH(basic helix-loop-helix)基因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TIFY家族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这两类转录因子不仅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同时参与植物适应多种逆境胁迫的反应过程。此外,一些b
学位

纯无机金属卤化钙钛矿CsPbI3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承受400℃高温仍不发生分解和相变反应,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非常适合与硅系太阳能电池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成叠层电池。因此,本文采用模拟软件SCAPS模拟优化以无机钙钛矿CsPbI3为光吸收材料的平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电池的材料参数与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实验上获得高效率的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提供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论文首
随着高新技术兴起和发展,传统单一的细通道强化传热已逐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微尺度换热器散热效率,本文通过金属3D打印中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irect Metal LaserSintering)技术制造成型细通道,同时将微观凹腔、纳米流体以及声场作用应用到强化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为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设备高热流密度输运提供理论基础,因而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广阔应用前景。围绕这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