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是观察针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睡眠障碍临床观察,通过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中医临床症候评估积分的差异,对提高癌因性失眠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癌因性失眠的发生与精神心理之间的相关性,为以后治疗上重视情志因素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的方式,将针刺“马丹阳天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观察针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睡眠障碍临床观察,通过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中医临床症候评估积分的差异,对提高癌因性失眠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癌因性失眠的发生与精神心理之间的相关性,为以后治疗上重视情志因素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的方式,将针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作为干预措施,根据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接受相应的治疗。对照组治疗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针刺组在口服艾司唑仑基础上采用针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针刺组:50例观察对象,临床使用毫针针刺+艾司唑仑治疗。对照组:50例观察对象,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治疗后进行评估,拟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医临床症候评估量表积分、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收集临床资料,为评判针刺有效性提供依据,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癌因性失眠与情志因素相关性,同时观察针刺对情志的调节作用,为提高癌因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共观察恶性肿瘤化疗后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剔除5例,最终有效病例为95例。由结果分析,在改善睡眠疗效方面,两组结果均较治疗前好转,但针刺组效果更显著(P=0.0377);两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均较前下降,但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002<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单项评分的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降低催眠药物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组在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效果更好(P<0.05);针刺组改善中医临床症候评估量表积分的效果(68.89%)比对照组(38.00%)更显著(P=0.0267),同时针刺组在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有疗效(P<0.05),而对照组前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针刺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研究证明,针对癌因性失眠的患者,针刺“马丹阳天性十二穴”联合艾司唑仑片较单纯使用艾司唑仑片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同时针刺组在改善癌因性患者PSQI评分、焦虑抑郁状态、中医症候评分也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同时对腹泻、便秘、胸闷、乏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医综合疗法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并发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挖掘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可行中医特色疗法——火针,并设计临床观察研究,评估毫火针对局限性硬皮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局限性硬皮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入组的6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皮损平均分为对照侧和治疗侧,治疗侧予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对照侧在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的基础上
目的:1.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总结中西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方法及进展,其西医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研究进展。2.对本病的合并基础疾病情况、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符合诊断标准患者资料3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主诉、基础疾病、下肢不适感的描述、睡眠情
目的:1.探讨同节段肩上型与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差异。2.探讨L4/5与L5/S1之间,同为肩上型(或腋下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差异。3.探讨L4/5与L5/S1中,男性与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差异。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的住院患者。纳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微创手术治疗的
目的:通过验证通脑调神法治疗轻中度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广泛性焦虑障碍受试者,采用简单化随机方法分为2组。通脑调神组处方为百会、风府、神庭、膻中、中脘、关元、内关;常规针刺组处方为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两组随证配穴一样。通脑调神组予泻督补任手法,督脉之风府、百会、神庭行捻转配合呼吸泻法,
目的:收集2017.1.1至2020.11.30我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病历资料,了解断藤益母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非育龄期和/或对c DMARDs有禁忌症的R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设立纳排标准,建立患者信息收集表,通过我院嘉禾门诊及住院部系统搜索到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共74例,根据用药方案分别选入断藤益母汤联合艾拉莫德组(治疗组)和艾拉莫德组
目的: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全球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公共卫生事业。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DKD患者,治疗手段十分有限。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通过分析中成药升清降浊胶囊对DKD合并肾功能不全(e GFR<60ml/min/1.73
目的:基于“疾病-证型-证素-证候”构建中医慢性心衰证素辨证理论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辨证量化分析,为中医心衰辨证诊断提供客观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工具。方法:1.形成条目池,构建慢性心衰辨证理论框架,并制定调查问卷基于文献研究、病例回顾性分析、德尔菲法及相关权威资料等多种辨证条目池构建方法,总结证型、证素、证候规律,形成条目池,构建“疾病-证型-证素-证候”慢性心衰辨证理论框架,经专家讨论,编制
目的:通过对采用非手术保髋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股骨头的前、外侧壁保留情况与股骨头塌陷进展发生的相关性以及股骨头前、外侧壁保留角对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探讨股骨头前、外侧壁保留角在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理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2年8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手术保髋治疗的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患者(包括ARCOⅡ期和ARCOⅢA期两个时期)患
目的:细胞层面探讨了自噬对支气管上皮细胞NMU-ILC2s调节的影响。构建动物哮喘模型,并探讨了针刺对自噬介导的NMU-ILC2s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1)BEAS-2B细胞分为CON组、RAPA组、3MA组,其中CON组不做任何处理,RAPA组和3MA组分别使用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激动剂Rapamycin干预36小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及NMU-ILC2s免疫相关蛋白。采用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临床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并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鼻三针两种针法的作用特点;并通过比较两种针法与西药的临床疗效特点,分析两种针法与西药的区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广州地区31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运用频数描述及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证型分布特点;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