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是西方社会为解决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不一致问题而提出的理论问题,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以前,从社会开始关注商人“服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开始就已经萌芽。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随着学界围绕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和争论,逐渐形成了基于哲学伦理理念的社会责任概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理论界逐渐回避企业社会责任中内生的哲学伦理观困境,将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绩效、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三重底线、企业公民等新理论逐步纳入社会责任范畴之内。21世纪开始,为了试图破解企业与社会关系中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冲突的内生难题,逐渐衍生出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等新概念。至此,就经济学意义上看,现代社会责任的理论内涵已经逐步超越伦理和法律范畴进入了经济层面。虽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历史较长,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许多学科都涉猎到这一研究领域,使其研究出现如下几个方面问题:研究视角极其多元化,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具体化,使其理论很难系统化;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形成了“丛林现象”,观点各异,众说纷纭很难形成共识性的理论认识;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化使其研究内容很难聚焦化。因此,在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论体系,需要融入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展开科学引领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性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一直是个舶来品,这是因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里没有明确直接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很长时期里就没有将这一经济范畴纳入其理论体系中,只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首次提到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引入中国经济问题分析中,主要是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应用学科独有的研究范畴,因此,很少进入到理论经济学,尤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域中,尽管一些研究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但也仅进行了零散或者具体的分析。显然,从理论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系统研究这一问题,并做出中国特色的理论解答就成为了新的课题。同时,从研究的问题导向来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社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也将独具中国特色,需要我们从生产关系层面及基本经济制度层面来进行理论创新和科学阐述,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践来看,虽然公有制经济本身就担负着社会责任的目标,但是,市场化的改革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后,也出现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而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私营企业和大量涌入的外资企业虽然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问题,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弱化和背离的现象。根据“润灵环球”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国2018年上市企业中仅有25%不到的企业披露了企业社会责任,其中自愿披露的占比更是不到13%,而从披露的质量来看,平均得分也仅为42分,距及格线也相差较远。就个别案例来看,具有良好声誉的万科集团,就被爆出“纸板门”、“毒地板”和“虚假学区房”等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却多次被曝出“环保门”事件。并且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中国的企业,也在大型跨国企业中屡屡发生,如大众的尾气门事件、高露洁的虚假宣传案、朗讯的对华行贿案等等。综上可见,无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创新与我国实践都呼唤我们需要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现实,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框架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阐释,并基于现实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对策探讨,以期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有所贡献。本文这一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对于现时代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于创新和构建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推进和开辟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高度和新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次,本研究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过程中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规避其社会责任弱化和背离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解决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提供中国治理方案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文沿着一般到特色,理论到实践的逻辑脉络构建了整个论文的框架,共分六章进行布局。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与不足。这一部分是对本选题核心思想和整体逻辑路线的介绍,具有总括性和纲要性。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一是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缘起与演进,二是现阶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探讨,三是现阶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作用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研究取向四个方面对现有企业社会责任国内外研究进行系统的评述,以期为理解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果提供多角度的思路,从而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发展方向。第三章为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从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不一致的现象、原因、解决途径,以及企业利益与全球利益、合作社等方面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思想进行提炼;其次,对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认识进行梳理。最后,阐释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线索。这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框架下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现有不同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全面考察,提炼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界定的分类、分歧与原因;其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框架下重新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在本质上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其关键是由企业所有制性质决定,其核心责任是创新社会责任。第五章为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本章首先在企业社会责任新理论界定基础上,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即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根本途径进行了科学阐述;其次,在一般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特色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不同性质的企业社会责任差异性的理论命题;最后利用中国现实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章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问题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为企业社会责任弱化和背离问题,并对这一问题的主要危害和原因进行了探讨。其次,基于媒体关注的视角对解决社会责任弱化和背离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并利用中国现实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媒体关注的有效性,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法创新。本文立足于马克思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同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理论和中国特色理论及实践进行了科学阐释与创新发展。体现为:一是研究视角独特,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一研究视角在理论界并不多见,尤其是从概念到理论,从一般到中国特色的系统分析;二是研究落点的经济学聚焦,现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多元,除经济学之外,还有哲学、法律、社会学等不同视角,而本文研究则主要着眼于经济学,特别是注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三是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逻辑基础,同时还采用多元传统方法,使其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具体。(2)研究内容创新。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理论界定,系统分析,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认识。一是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思想进行梳理和提炼,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发展脉络和基本逻辑线索,这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下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框架下重新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在本质上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其核心责任是创新社会责任。三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新理论界定基础上,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即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根本途径进行了科学阐述。在一般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特色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不同性质的企业社会责任差异性的理论命题,即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程度会更高,国有股占比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会更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履行程度具有异质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履行程度具有异质性。(3)治理对策的创新。本研究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现实出发,对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问题进行政策性探讨。一是利用我国2009-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我国企业性质不同社会责任履行的程度不同的理论命题,证实了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要比私营企业更好的理论推论,并提出要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合理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建议。二是基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不强,存在表里不一等问题。提出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弱化和背离问题政府要有所作为。但是,由于企业社会履行的主动性不强和表里不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媒体关注可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弱化的治理有所帮助。在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媒体关注的有效性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