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早先是一个自然渔村,后因清政府海防建设需要,向“城”发展。由于德国殖民者对之城市规划的导入,加速了她由“村”至“城”的起步。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及其建设,几多变迁,由中外多个不同行政主体主导,且又在相对独立的情形下进行的。经过近代1891-1949年58年的规划建设,青岛已发展成为具有整体性和海港特色的较大城市。本文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确定了青岛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3个时期7个阶段”,阐释了各个时期的城市规划内容和特点。 第一期:青岛近代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形成(1891-1914) 阶段1:清廷建置,防务规划与筑房修路(1891-1897)。 阶段2:德国侵占,近代城市规划的导入与殖民主义规划的形成(1897-1914)。 第二期:青岛近代城市规划的成熟与规划制度的确立(1914-1938) 阶段3:日本首次侵占,德国规划模式的继承与扩张规划的展开(1914-1922)。 阶段4:北洋政府执政,德日规划的延续与规划设计机构的建立(1922-1929)。 阶段5:南京政府执政,城市规划的兴盛与规划制度的确立(1929-1938)。 第三期:战争下的青岛近代城市规划(1938-1949) 阶段6:日本再次侵占,区域规划的开展与殖民主义规划的崩溃(1938-1945)。 阶段7:国民政府接管,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搁浅(1945-1949)。 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六章是整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近代青岛的城市规划历程、规划理念及规划手法,确定历史分期,阐述各期的城市规划内容,总结城市规划的特点。第七章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