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验证Laufer和Hulstijn在2001年提出的二语学习者“投入量假设”的有效性的一次尝试。该假设用需求、搜索、评估三个因素来量化投入量,认为任务所引发的学习者的投入量越高,词汇习得效果就越好。尽管之前有许多学者对投入量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数只关注英语阅读,对于在听力语境下的研究寥寥无几。另外,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而以往文献很少考虑到投入量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论文主要关注投入量假设对听力语境中的词汇附带影响,以及与此相关的投入量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包括一次听力测试,两次词汇测试,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性访谈。论文作者选取了浙江树人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要求他们分别完成三种不同的听力任务(其投入量指数分别为2,1,3),并安排了两次附带词汇习得的测试以检测任务对词汇保持的效应。此外,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实验后收集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词汇测试的成绩并通过SPSS软件做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1)具有不同投入量的任务所产生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并且投入量指数高的任务比投入量指数低的任务导致的词汇习得效果好这一假设得到了验证。(2)“评估”和“搜索”对词汇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评估指数越高,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越好;“搜索”指数与词汇习得效果也成正比。(3)不同的任务对学习者选用不同的听力策略会产生一定影响。在三类听力策略中,情感策略受投入量的影响最大。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从新的视角对投入量假设进行了检验,为听力语境中的词汇附带习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作者肯定了任务对于词汇习得的作用,并发现投入量对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消极影响,这对改进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词汇难度和投入量大小设计不同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附带习得,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