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制度对农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及行业效率、农村的政治稳定有显著的影响。制度具有效率性和阶段性,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逐渐深入,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工业化乡村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农地制度的缺陷逐渐明显,国内农地制度创新形式也层出不穷。因此,结合我国转型期社会的特征、乡村社会的特征以及已有的创新设计实践启示,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提供路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我国转型期社会控制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发展背景,对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目标内涵、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微观、中观到宏观对乡村个体成员、组织、社会性质进行了分析;结合城乡统筹理论搭建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农地制度创新与乡村社会转型具有互动性。本文通过乡村社会转型特征分析了乡村社会转型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要求;在分析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变革的同时揭示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在产权制度、流转制度、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在我国农地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缺陷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公地悲剧和公共土地资源治理的退化、“恶民”的产生、农民权益的侵害。为了对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提供现实的依据,本文还通过借助国内农地制度创新设计实践,从而获得现实性的经验或启示。本文对国内“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镇社会保障”出现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三种模式的异同进行了分析,从制度需求与供给的角度获得了经验启示:从制度的需求来看,国内农地制度创新需求来自于乡村社会转型的需要和整个社会转型的国家战略需要,需求主体包括乡村社会和作为国家代理人的政府,成员结构变迁、组织演化、乡村社会性质转变这些因素会激励农地制度创新;从制度供给来看,政府是我国的制度供给主体;政府具有的双重身份可能会使农地制度创新过度,乡村社会传统的保护会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根据我国乡村社会转型对农地制度创新的要求,结合国内已有的农地制度创新设计实践的启示、转型社会控制的需要、城乡统筹发展理论,本文提出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包括农地制度创新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