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育和发展都市圈成为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在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的政策指导下,服务于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也将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目前针对都市圈的客流预测工作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方法体系,因此亟需建立针对都市圈的客流预测方法。本文结合重庆市都市快轨客流预测工作的实际,首先对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了城市群侧重于经济联系,而都市圈则更侧重于社会联系,即都市圈是一个生活圈、通勤圈的概念,因此都市圈客流产生的根源在于都市圈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并且对国内外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梳理,指出了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载体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都市圈都拥有着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结合我国人口密度高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重庆市为了支持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要建设都市快轨这一服务于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点在于填补了没有专门服务于区域的轨道交通方式的空白,并且直接与服务主城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在既服务于外围区县通勤客流的同时,也能够缓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压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都市圈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程度。在针对重庆都市圈的客流预测方法的研究中,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国铁、城际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预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在分析了现有客流预测方法不足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区域经济学当中用于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联系强度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并且在传统客流预测四阶段法的框架内提出了基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都市快轨客流预测方法。在交通生成阶段,采用了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重庆都市圈的客流进行了预测。在交通分布阶段,结合对都市圈客流分布造成影响的众多经济社会因素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对都市圈不同地区的空间相互作用潜力进行了定量计算,并且通过经济引力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地区之间基于经济社会联系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将该强度作为一个参数代入到交通分布模型当中对分布客流量进行了修正,最终得到了服务于重庆市都市圈的都市快轨的客流预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