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语篇是社会、政治世界的产物,尤其是政治性新闻。它对人们观念和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批评语言学,也叫做批评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它主要就是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研究语言,权势,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以往的研究都是对大众语篇,法律语篇等进行的分析,相比大众新闻语篇,政治新闻语篇则能更明显的反映出各国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权势和语言的关系。因此本文应用批评分析理论对政治语篇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对国际政治新闻这一新闻语篇的次语体从费尔克拉夫的三个阶段(即描述,阐释和说明阶段)进行对比分析。在描述阶段主要通过对及物性、情态和主位的选择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来发现其内在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在阐释和说明阶段通过对文本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新闻的文本内容、新闻的出处来源和新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几个角度的分析,说明了中外新闻报道的不同点及其对读者的影响。与此同时,为了弥补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不足,作者把批评隐喻分析也应用在论文中。因为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政治话语,但是关于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对比研究还很少见。除此之外,作者还引入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从报道者和读者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也使得费尔克劳夫的理论框架更加完善。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对比分析和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本文收集了40篇中美关于朝核问题报道的新闻语篇。其中英文20篇,汉语20篇。这40篇政治新闻均选自具有世界范围发行量和广泛读者群的主要报刊,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环球时报。研究结果表明:批评语篇分析通过对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研究,发现了语言不仅反映社会,同时还参与社会关系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作者还发现把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主要工具,辅以批评隐喻分析的分析框架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它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不同的分析语言的视角,即批评性阅读方法,以便他们能够培养批评语言意识并意识到语言中蕴涵的意识形态观点。这对于培养大众的批评意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同时,通过本次对比分析研究,作者希望能够对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有所启示。尤其是在阅读方面要着重培养语言学习特别是新闻阅读过程中的批评语言意识,熟悉新闻报刊中常用的语言策略,从而提高批评阅读能力,增强对新闻媒体的反控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