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角色理论视域下我国医患关系报道研究——以三大纸媒为例(2009-2017)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健康的世纪”,“健康生活”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调性,“追求健康、传播健康”是全人类共同追寻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个全媒体逻辑的时代,媒体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认知。而对于健康传播议题之一的医患关系议题,一方面,其日益凸显的医患矛盾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对医患关系报道的方式值得我们去思考。
  传统纸质媒体虽然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上不及新媒体,但其对舆论的引导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本研究选取的三大纸媒——《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健康时报》充分体现了“全国——地方”、“机关报——综合报”、“专业——非专业”的原则。笔者意在通过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两种方法,结合媒介角色理论,对三大纸媒有关医患关系报道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在医患关系报道中,我国媒介的报道特征如何以及具体呈现了怎样的角色。
  研究发现,2009年到2017年间,三大纸媒有关医患关系的报道特征,在消息来源上,更容易偏向强势的一方,忽视弱势的一方;在报道倾向上,除了大部分是客观中立的报道,其他相对更倾向医方;在报道议题上,实现了从“现象描述”到“理性传达”的转变。在分析媒介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先以角色理论中的角色建构逻辑为依据,建构出医患关系报道中的媒介应然角色(即角色期望),包括:信息传递员、释疑解惑员、舆论引导员以及社会鼓动员四种,再分别从宏观媒介角色和微观媒介角色两个层面来展开分析媒介的实然角色。宏观层面上,三大纸媒信息解释与扩散者、引导反思者、社会动员者这三类角色组成了我国媒体在医患关系报道中的角色丛。微观层面上,媒体所扮演的医患纠纷事件的记录者/传播者、医患相关调查数据的提供者、医患相关政策的解读者/推行者、医患纠纷后的反思者、健康理性观念的引导者、良好医患形象的塑造者、和谐医患价值观的倡导者这七种组成了前面三类宏观角色的派生角色丛。
  此外,笔者还发现,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介除了扮演正面的角色之外,还时常存在角色失范的表现,即可能成为“医患关系刻板印象的制造者”和“医患冲突不良行为的示范者”。基于此,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患关系报道,使其更好的扮演应有的角色很有必要。因此,笔者从“宏观路径”和“微观路径”入手,从政府、媒介、公众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完善我国医患关系报道的可行性路径的建议,如政府要完善体制改革、规范政策法规;媒体要坚持“双路”合并,并形成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准则的角色意识;公众要培养其媒介素养,及时对不良媒介信息进行“免疫”等。
  对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介角色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结合社会学角色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医患关系报道中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从实证性研究上全面把握我国媒体在医患关系报道中的角色扮演情况,为其他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的过程中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希望今后我国的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问题或其他公共性问题时,能以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为原则,扮演好其必要的媒介角色。
其他文献
日裔英藉小说家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说《远山淡影》以独居在英国的日本女子悦子对居住在日本时的回忆为主线,呈现出战后日本社会的幸存者所承受的伦理束缚,旧价值观的辖域化禁锢以及亲情的缺失,揭示了他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幸存者企图通过构建块茎,解辖域化以及生成他者去创造出与现实存在的差异,从而将自我从封闭有序的人为划定的现实辖域中摆脱出来,进入到自由开放的游牧空间,成为无拘无束的游牧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幸存者
学位
约翰·厄普代克被称为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在当代美国作家中,厄普代克的作品以出色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揭示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和道德状况以及美国的社会现状。其小说《圣洁百合》发表于1996年,是厄普代克创作的第十七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对于20世纪美国宗教信仰与大众文化交互影响的深入思考。本文以克拉伦斯家族四代人的故事为基础,追溯当代美国的精神历程,试图呈现
学位
自从Forceville(1996)提出多模态隐喻以来,即隐喻概念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还存在于其它模态中,如图像和声音,有关政治漫画的研究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一些研究者(Philippe, 1982;Morrison, 1992;Edwards, 1997;Templin, 1999)认为隐喻是漫画家表达观点的常用认知工具。国内外不少研究者从多模态隐转喻的视角对政治漫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政治
学位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收获了众多文学奖项,尤其是布克奖,被《时代周刊》(2008)列为1945年以来50位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截至目前,他已创作了15部小说,《星期六》便是其中之一。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其中有像社会政治、伦理、互文性、创伤、二元对立以及异化等主题研究;也有如线性和非线性的时间叙事、多角度叙事叙述策略研究。本论文试图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云南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有9个属于由原始社会或阶级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包括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和傈僳族。这9个少数民族被称为“直过民族”,他们聚居的区域被称为“直过民族地区”简称“直过地区”。2015年11月“直过民族”与“直过地区”两个词正式出现于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发布的《云南省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中,后被广泛运用于
学位
学位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作品,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解密》作为当代“谍战小说之父”麦家的成名作,是该战略提出后的第一部在国外市场大受欢迎的中国类型小说。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解密》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以下两个研究目的:一是探讨如何将奈达的理论运用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评估中,二是归纳米欧敏在《解密》中运用的主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