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族际关系的和谐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心理距离是族际关系状况的反映,要加强族际关系就要拉近民族心理距离。同伴文化社会化指青少年相互学习本族文化及他族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间的接触和了解,对缩小民族心理距离有意义。本研究采用“拼图”故事辅导的方法,探讨傣族、景颇族、汉族初中生同伴之间互相传递的文化社会化信息能否缩小民族心理距离。研究一先收集傣、景、汉三个民族的传统民间故事,按开天辟地、民族始祖、节日、习俗四个主题,从每个民族的传统民间故事中各摘编出4个长短大致相当的故事,选取傣、景、汉三族初中生30名对12个故事的主题,吸引度进行评定。目的是以这12个故事作为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材料。选取德宏州某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96名,随机分配其中的48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拼图”故事辅导,另外48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一般人际关系辅导。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分别完成了4次辅导,并且辅导时间的长度相同。“拼图”故事辅导的方法是借鉴Elliot Aronson的拼图教室法而设计的。每12人为一组,其中包括4名傣族、4名景颇族和4名汉族学生,首先实验组的每个学生都学习本族传统民间故事,即傣族学生学习傣族故事,景颇族学生学习景颇族故事,汉族学习汉族故事,学习之后重新组合成4个拼图学习小组,拼图学习小组包括一名傣族学生,一名景颇族学生,一名汉族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向其他组员讲述分享和讨论之前学习到的故事。结果表明: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相比,“拼图”故事辅导改善了汉族学生对傣族、景颇族学生的心理距离,改善了傣族、景颇族学生对彼此的心理距离,但未能改善傣族、景颇族学生对汉族学生的心理距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将辅导次数延长至8次,收集了傣、景、汉三个民族8个主题的民间故事,分别是开天辟地、民族始祖、节日、习俗、英雄传说、爱情、粮食的来源、歌颂妇女。从每个民族的传统民间故事中各摘编出8个长短大致相当的故事,选取傣、景、汉三族初中生90名对24个故事的主题,吸引度进行评定,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故事熟悉度评定,目的是考察三个民族学生对所选取的故事熟悉度是否一致。以这24个故事作为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材料。选取德宏州某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96名,随机分配其中的48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拼图”故事辅导,另外48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一般人际关系辅导。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分别完成了8次辅导,并且辅导时间的长度相同。“拼图”故事辅导的方法与研究一相同,并在辅导过程中控制了被试的民族认同。结果表明: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相比,“拼图”故事辅导改善了汉族学生对傣族、景颇族学生的心理距离,改善了傣族、景颇族学生对彼此的心理距离,但未能改善傣族、景颇族学生对汉族学生的心理距离。对比研究一和研究二,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一般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相比,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对改善民族心理距离更有效,但是短程辅导和长程辅导的作用有差异,并且对三个民族的民族心理距离的干预效果存在不同。(1)短程的团体辅导中,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比一般人际关系辅导对于增进三个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更有效果。(2)长程团体辅导中,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更适于改善景颇族学生对其他民族的心理距离,但不适用于拉近傣族对其他民族的心理距离。(3)长程团体辅导中,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与一般人际关系辅导对于增进汉族对其他民族的心理距离效果一致,且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