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发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特色的重大事件,它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影响极为深远。本文以发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谷城教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教案的剖析来考察晚清乡村社会的矛盾及其消长。 谷城教案的发生起源于1892年夏天鄂北地区瘟疫的爆发。有传言称是天主教的传教士出钱贿人往井水里投毒。谣言迅速传播,于是数千村民组成民团将谷城沈垭天主堂团团围住,并称要杀死教士,抢夺教产。襄阳府的官员们率领军队及时赶到,制止了一场严重涉外事件的发生。 谷城教案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主要的诱因,广泛传播的谣言是直接原因,而其深层原因,则是近代以来天主教势力发展对乡村社会的冲击,使天主教与中国民众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因而在面临瘟疫灾害时,成为民众迁怒的对象。 秘密社会是谷城教案背后的秘密操纵者。到19世纪80年代,秘密社会逐渐成为反洋教斗争的主要力量。在谷城教案中,从传布谣言、烧抢教民,到围攻教堂,他们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由于秘密社会行动隐秘,官府虽视其为心腹之患,却也无可奈何。 谷城教案的发生同时给各级官员带来了无尽的隐忧,他们斡旋于民、教、秘密社会之间,一方面怕引起中外交涉,另一方面又怕激起民变,最终的结果只有拖沓、调和,这既影响了办事的效率,又损害了政府的权威,增加了百姓的不满。 晚清的鄂北社会正处于向近代转型的起步阶段,身处其中的农民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贫困,原有的社会信念及思想信仰日渐动摇,心理上极度焦虑而无以解脱,徘徊在心理承受的底线上。他们一方面需要宣泄心里的压力,另一方面需要寻求安全感和解脱,1892年的瘟疫就像一个导火索,而天主蜘硕士学位论丈MAS一压R’Sr}J〔515教恰是个合适的宣泄对象。 从谷城教案的发生与解决中,我们可以看出晚清鄂北乡村社会的矛盾及其消长。原本在乡村社会有官、绅、民、秘密社会四个阶层,而洋人及天主教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并因其特殊的背景与身份,而使其自身成为原有社会各阶层合力反抗的对象。清政府没能处理好各种矛盾,新、旧矛盾一并激化,使晚清中国的转型处于十分不利的条件之中,并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反复、发展缓慢,足为今日之鉴。关键词:谷城教案鄂北晚清乡村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