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它将教育者的直接传授式教学最小化并且将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最大化,使得单纯由教师讲授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教学方式,教师们并不敢轻易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而且用于指导翻转课堂教学的成熟、可借鉴的教学模式还较少,因此,建构经实践检验的本土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广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国外文献调查发现,很多实践性研究已经证实了翻转课堂为教学带来的好处,而我国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既没有成熟可推广的模式供大家参考,也没有有效的实践研究可证明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从我国教学实践的实际需求出发,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和研究不能一直停留在对国外研究的思考和赞美上,既然从国外的实践和研究中看到了翻转课堂的价值,并且意识到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帮助解决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那么就应该付诸行动。要在吸收国外优秀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更加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体验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对国内外翻转课堂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然后以广州市天河区天云子项目(“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参与教师和其所教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并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准实验研究法等方法,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本研究重点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在我国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其操作模式应该是怎样的?本研究所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何?  通过在中小学课堂中的三轮行动研究,本研究所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形成了操作性较强、推广性较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对该模式的应用结果调查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同,他们都愿意继续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教与学。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本土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上。本文在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翻转课堂的初始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中小学课堂中,通过三轮行动研究不断完善该模式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最后形成了本土化的、操作性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是一种工具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教育。新课程语文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联,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
本文立足于社会化的理论,探讨了教师社会化的三种理论模型,回顾教师社会化的研究发展史,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教师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阶段。从教师角色和教师专业化两方面,总结和
青年学生社交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人际关系水平,进而对青年的社会化、个性成长及身心健康等发生深刻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等技术探讨青年学生社交能
<正>2013年1月1日起《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施行,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汽车产品召回公报125次,平均每月召回10次,全年召回总量5,578,205辆(件),详述如下。一、召回一览20
该文的目的在于编制"中学生人格特征问卷",并探讨中学生人格的特征.研究的第一中分通过词汇法研究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构成因子,验证中学生人格的结构模型,并编制出中学生人格特
该研究对232名小学生进行了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
该研究以校大学生952个和自学考试生818(其中在校大中专生375人,非在校自考生44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卡特尔十六项个性的因素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和自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融合,以及手持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和计算性能与存储能力的增强,为移动学习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条件。本研究中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设计成微课
捷豹先生William Lyons曾经说过“每一个爱车人都难以抗拒赛车的魅力,这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前进的动力。”所以捷豹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传奇的赛车,D-type就是其中功不可没的一款
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作为音乐教育中"双基"训练内容的识谱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无论在观念认识和教学评价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