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各国从国家宏观战略的高度构建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从制度层面提升幼儿教师质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建设也成为提升幼儿教师质量重要路径。本研究尝试通过文本分析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变迁和制度建设本体两条主线揭示已有的幼儿教师评价制度的历史挑战和现实困境,并从制度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对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合理性框架及其实践尝试提出相应建议和思考。本论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幼儿评价制度及建设的内涵分析与历史回顾。首先界定了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及其建设的内涵,分析了评价制度的核心要义与基本要素。较于中小学教师等其它层次的教师评价制度而言,从幼儿教师工作特点、职业特质及群体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阐述了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建设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然后从历史演变的纵向发展考究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将建国后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建设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制度萌芽(1949-1986),制度体系初步建立(1986-2007),制度建设法制化和全面完善阶段(2008年至今),并具体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及挑战。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从制度设计与制度运行两大方面分析了幼儿教师评价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首先,本文从静态制度文本设计的结构系统性、内容规范性、价值导向性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出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其次,从评价制度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效能等基本要素分析制度运行机制存在的行政管理利益与教师专业发展失衡的现实困境。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显性制度环境的保障不足,隐性制度环境的无形规约。二是幼儿教师评价制度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路径和制度工具,管理体制的弊端成为幼儿教师评价制度现实困境的重要原因。科层管理体制的弊端;宏观层面政府的职能定位偏颇,缺位和越位;幼儿园园长负责制不健全,阻滞了制度的基层执行和落实。第三部分,针对已有的现实困境,从导向性、基准性、合法性、有效性等四方面架构了幼儿教师评价制度的合理性框架。最后从制度环境的改进、管理体制、制度本体的完善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制度建设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