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以及教育研究仍旧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教育哲学视角下的实践能力观、西班牙PATCE研究小组翻译能力的模式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实践能力模型建构的研究。本项研究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厘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理论分析等途径,探索并构建其实践能力结构模型,研究MTI(笔译方向)研究生实践能力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查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建议,旨在为实践能力发展,特别是翻译硕士研究生开设实践课程和发展实践能力提供一定参照。本项研究结合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围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笔译方向)实践能力的内涵怎样,如何构建实践能力结构模型以及其培养现状如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MTI实践能力可以定义为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运用其个人的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在翻译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个体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后获得的从事翻译职业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MTI(笔译方向)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模型由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应用实践能力因素构成。而且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其实践能力包含27项子能力。27项子能力可以归为8项能力。借助问卷对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我国MTI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诸如课程设置陈旧;教材质量急需上升,专业教材数量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不健全;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尝试构建了MTI (笔译方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结合我国翻译行业及其对翻译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和近几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情况,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二部分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相关MTI研究现状和问题。第三部分理论框架介绍了教育哲学视角下的实践能力、西班牙PATCE研究小组的翻译能力模式及建构主义理论,厘定了实践、实践能力、翻译能力以及MTI实践能力的内涵。第四部分为论文的研究设计。涉及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工具。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研究过程,包括问卷编制、回收,然后进行分析、讨论,构建出MTI(笔译方向)研究生实践能力模型,调查其培养现状,尝试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