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AD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和伴随的躯体反应不仅使其遭受极大的身心痛苦,而且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生存质量,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GAD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有研究显示,GAD的自杀危险系数是5.6(与惊恐障碍类似),仅次于PTSD的自杀风险(危险系数为6)。因此如何有效治疗GAD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药物治疗有很多的负面影响,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只能暂时缓解焦虑情绪,所以运用催眠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就成为必要的研究主题。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个体干预和团体干预两种方式下催眠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以及进一步研究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何种人格类型倾向更适合于催眠疗法。方法及程序。为研究催眠疗法的疗效,本文首先选用催眠暗示量表(SHSS)选出受暗示性较高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个体干预和团体干预两种方式下的实验组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接受催眠疗法前后进行测试;运用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测量出两种干预方式下的实验组患者人格类型倾向,运用相关分析、多重回归分析以及路径分析研究出哪些人格类型倾向性更适合于催眠疗法。对象。本研究主要运用个体和团体两种干预方式,其中,(1)个体干预组选取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广泛性焦虑患者,通过催眠暗示量表选择32位容易受暗示性的患者进入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8周岁—56周岁,(M=41.53,SD=13.64)。为了便于研究,剩下的被试稍作筛选,剔除6位被试,最后32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18周岁—56周岁,(M=42.00,SD=14.15)。(2)团体干预组选取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同样通过催眠暗示量表选择出受暗示性高的30位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8周岁—57周岁,(M=41.48,SD=13.67)。同样为了便于研究统计,剩下的被试加以筛选,剔除8为被试,最后30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8周岁—57周岁,(M=41.89,SD=14.20)。结果。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根据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对于个体干预组,(1)催眠疗法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水平都有显著的改善,在HAMA和SAS上的得分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p<.01),并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焦虑症状的改善水平也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其中在HAMA上的得分(t=—9.611,p<.001),在SAS上的得分(t=—9.764,p<.001)。(2)实验组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I(敏感性)和M(幻想性)很好的预测了催眠疗法的疗效:I因素与HAMA及SAS减值达到了显著水平的相关(r=.705,p<.01;r=.612,p<.01);M因素与HAMA及SAS减值也达到了显著水平的相关(r=.635,p<.01;r=.543,p<.01)。对于团体干预组,(3)催眠疗法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水平都有显著的改善,在HAMA和SAS上的得分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p<.01),并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焦虑症状的改善水平也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其中在HAMA上的得分(t=—9.92,p<.001),在SAS上的得分(t=—11.94,p<.001)。(4)实验组的焦虑症患者的I(敏感性)、M(幻想性)和Q3因素(自律性)很好的预测了催眠疗法的疗效:I因素与HAMA及SAS减值达到了显著水平的相关(r=.621,p<.01;r=.447,p<.05);M因素与HAMA及SAS减值也达到了显著水平的相关(r=.445,p<.05;r=.436,p<.05);Q3因素与HAMA及SAS减值也达到了显著水平的相关(r=.431,p<.05;r=.432,p<.05)。结论:在本实验研究的条件下,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基本上适合于催眠疗法的治疗,并且个体干预方式和团体干预方式的疗效没有显著水平的差异;(2)在个体催眠干预方式情况下,有敏感性倾向和幻想性倾向的广泛性焦虑性患者催眠疗效较为理想;(3)在团体催眠干预方式情况下,有敏感性倾向、幻想性倾向以及忧虑性倾向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催眠疗效较为理想。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干预方式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个体催眠疗法进行研究,而本研究尝试运用个体和团体两种干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2)人格方面的探索创新,以往的研究仅仅是为了验证催眠疗法的疗效,而本文的研究主要着重于进一步探索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哪些人格类型更适合于催眠疗法。(3)在研究结果上,本研究通过相关回归及路径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以后的研究以及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