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是英语和汉语中共有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有关英语和汉语的被动用法的比较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句法,语义,文体和文化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用法和汉语被动用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研究发现,英语的结构被动和汉语的标记被动均添加了助词。英语意义被动和汉语非标记被动的出现均是语义和表达简化的需要。英语是表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强调词汇的曲折变化,句子的结构和语篇衔接。而汉语关注词语意思的领会。因此,英语中结构被动占多数,汉语中意义被动占多数。此外,英语的形式主语句和汉语的无主句也可列入被动用法的范畴。从语义上来看,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动词均有两种特性:及物性和动态性。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之间是一一对应的代理关系。英语中的某些介词短语和形容词也可以被看作被动用法。根据中西方文化,被动词汇赋予的感情色彩也有差异,这表现在汉语被动包含更多的感性色彩,而英语被动则显得更加客观。任何语言的研究都不能脱离日常生活中的语篇会话。文体学说研究的,是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使用目的下,语言的使用。在某些正式的语用场合,被动的使用更为普遍,因其使语言表达在描述角度上显得更为客观。尤其在科技文体,政治文体和新闻文体中,英汉语被动用法的大量使用均十分常见。东西方国家所处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西方人民的思维方式受到气候差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的影响。西方人习惯逻辑思维,而中国人喜欢领悟。西方人热爱征服和探索大自然以及未知世界,而中国人依赖自然为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方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述的一切都导致了英语被动和汉语被动用法的差异产生。通过比较,潜藏在不同文化和思维模式下的英语被动和汉语被动的特征更显著地表现出来,并促进了英汉两种被动用法更好地被理解。希望本文的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英语被动和汉语被动之间的双语教育和学习。作者还希望通过和比较英汉两种被动用法的详细分析,使翻译工作者和对外活动交际者能成功达到交际的意图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