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 电池)是一种新型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由于它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和性能稳定,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它是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纳米TiO2 薄膜是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貌对电池性能影响显著。本文通过XRD、SEM 和TEM 表征、DSSC 电池的组装、光电性能测试等,研究DSSC 电池中TiO2 薄膜的制备,其对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 电池)是一种新型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由于它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和性能稳定,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它是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纳米TiO2 薄膜是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貌对电池性能影响显著。本文通过XRD、SEM 和TEM 表征、DSSC 电池的组装、光电性能测试等,研究DSSC 电池中TiO2 薄膜的制备,其对电池效率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在于:
1. 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TiO2 薄膜显微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旋涂法、电泳沉积法、粉末涂覆法、丝网印刷法制备了TiO2 薄膜,通过四种方法制备的TiO2 薄膜显微结构比较可得:不同方法制备的TiO2 薄膜形貌差异很大。通过制备方法对TiO2 薄膜显微结构影响的分析,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TiO2 光阳极材料制备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 采用丝网印刷制备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TiO2 薄膜电极时,TiO2 的浆料组成对电极结构、电池J-V 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无水体系的TiO2 胶体丝网印制TiO2 薄膜,并组装电池,测试性能。研究发现曲拉通(Triton X-100)、聚乙二醇(PEG-2000)可以明显改变TiO2 电极显微结构,且对电池的性能影响显著。过少或过多的曲拉通或聚乙二醇都将导致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以及效率的降低。由3g P25 粉末配制的胶体中,当聚乙二醇含量在0.8g 附近、曲拉通含量在0.2~0.8ml 之间时,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较好。组装成电池后,当电池有效面积为0.28 cm2,在标准氙灯模拟器下(AM 1.5,100mW/cm2)测试电池J-V 特性,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达3.2%。
3. 采用Sol-Gel 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自制纳米级TiO2 粉,研究pH 值对凝胶时间和粒径的影响,从而优化其制备工艺条件。并将自制的TiO2 粉与Triton X-100、乙酰丙酮混合后,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DSSC 的多孔光阳极。组装成电池后,当其有效面积为0.28 cm2,在标准氙灯模拟器下(AM 1.5,100mW/cm2)测试电池的J-V 特性,得到了3.22﹪的光电转换效率。
4. 以商用金红石相TiO2 粉末为原料,通过在碱性溶液中150 ℃水热48h 的方法合成TiO2 纳米管。根据不同温度下纳米粉末形貌的演变过程,提出纳米管是由纳米圆盘卷曲而形成的观点。并将TiO2 纳米管与Triton X-100、乙酰丙酮混合后,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DSSC 的多孔光阳极。组装成电池的有效面积为0.28 cm2,并在标准氙灯模拟器下(AM1.5,100mW/cm2)测试电池J-V 特性,得到2.17﹪的光电转换效率, 为TiO2 薄膜电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的投资意识不断提高,国内关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本文利用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的公开数据、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比较了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家庭资产配置情况,发现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明显的风险金融市场1的“有限参与”现象。中国家庭的储蓄资产仍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导地位,股票持有率偏低,基金等间接持股方
我国的基金业起步较晚但20年来发展迅速,到2017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115,996.86亿元。虽然我国的基金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针对于基金绩效的研究仍有所不足,也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所以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基金的效率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混合型基金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混合型基金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首先,在对已有研究和相关模型进行
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始终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1978年以来我国信贷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持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然而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经济下滑,但是信贷依旧保持较高增长,这让我们对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产生困惑。因此,本文以中国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现行经济情况下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金融机构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提供中国案例。 本文在回
该文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如何促进中国金融创新发展这一中心,分五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创新的含义、内容,金融创新的生成机理及其效应.指出金融创新的本质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它具有“双刃剑”效应.第二部分考察了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历程.当代金融创新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取得了成功,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该部分通过对西方国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金融创新内容和特点的考察,总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作为描写美国中西部小镇生活的经典小说在1919年问世之后便在文坛上产生了巨大的轰动。评论界认为《小镇畸人》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联系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纽带,但对该小说文学贡献的原因,即安德森对表现主义的实验,重视不够。本文详细研究《小镇畸人》的表现主义风格,揭示使其
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核心。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句子加工主要涉及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两个过程,但对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何时及如何整合以达成句子理解这一问题仍见仁见智。关于句法加工优先还是语义加工优先,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句子理解过程中有无交互作用等问题,研究者们形成了两种主要理论假设:模块论和交互论。模块论又称句法优先论,认为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句子认知加工早期彼此独立,句法加工先于语义加工,且不受语义加工
译者主体性正日趋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但学术界尚未对其涵义的界定达成共识。在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文学翻译中,也无特定的翻译理论对其主体性的体现给予详尽的阐述。本文拟从哲学阐释学入手,分析其理论本身以及应用于翻译研究的贡献与缺陷,从而明确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涵义就是创造性与被动性的结合。在视域融合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比较研究《红楼梦》中“金陵判词”的两个译文,说明就同一文本的不同译者而言,其表现创
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就是语法隐喻”。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是语法表达意义的一种变体,涉及到语法域之间的相互转移,并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现象存在于一切成人语言之中”,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将语法隐喻应用于各种文本分析,并取得了丰硕
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人们就开始对隐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而,以往的隐喻研究大多集中在词汇隐喻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隐喻的认知研究上,而隐喻在词汇语法层面的研究则很少涉及。韩礼德最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不仅存在于词汇层,也存在于语法层。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但有意回避语篇隐喻的存在。对于概念语法隐喻,已有不少学者探讨
本文是对极短作文(extremely short stories)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探索研究。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和读者共同赋予的;为了使文本有意义,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阅读是分不开的。但是在中国的写作课堂中,学生创作的大部分文本没有进入作者和读者共生意义的阶段就搁置了。因为学生的作文通常都是为老师创作的,因此作者和读者共生文本意义的过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学生也不再阅读自己的作文,因而无法获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