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其中以氯化溶剂为主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DNAPL)污染物以降解难,毒性大等特点引起了广泛重视。一旦渗入地下介质中,DNAPL将成为长期污染源并缓慢向下游释放溶解相污染物从而危害地下水环境与人体健康。而DNAPL溶出污染物的质量通量主要受控于污染源区结构(即含水层中DNAPL饱和度SN的空间分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其中以氯化溶剂为主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DNAPL)污染物以降解难,毒性大等特点引起了广泛重视。一旦渗入地下介质中,DNAPL将成为长期污染源并缓慢向下游释放溶解相污染物从而危害地下水环境与人体健康。而DNAPL溶出污染物的质量通量主要受控于污染源区结构(即含水层中DNAPL饱和度SN的空间分布),少量残留态DNAPL即可释放出大量溶解相污染物。而DNAPL污染源区结构又受控于含水层非均质性,厘米尺度的非均质性变化也可显著改变污染源区结构。因此,欲准确评估DNAPL的溶质通量并高效低耗地修复DNAPL污染,须首先精细刻画出DNAPL饱和度(SN)与含水层渗透系数(K)的空间结构。然而,DNAPL污染场地的精细刻画存在着以下挑战:(1)直接观测数据稀缺:钻孔采样的成本较高,导致钻孔数量通常较少。仅基于稀疏的钻孔数据通常难以准确刻画DNAPL污染源区及含水层的复杂结构;(2)高维参数反演困难:DNAPL污染源区的精细刻画属于高维反演问题,高维度的未知参数将给反演带来巨大的计算负担;(3)参数非高斯分布:DNAPL污染源区结构异常复杂,DNAPL的空间分布通常不服从高斯分布。传统基于高斯分布假设的反演方法易产生过度平滑的结果,从而导致DNAPL的漏估/高估,进而给修复工作和风险评估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上述挑战,本文首先发展了水文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并将其与钻孔方法结合以克服直接观测数据稀缺的问题;其次基于主成分地质统计方法构建了耦合水文地球物理反演框架以缓解高维参数反演问题的计算负担;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卷积变分自编码器,CVAE)来描述SN场的复杂非高斯结构,并通过一系列理想算例与室内试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直接观测数据稀缺问题,首先发展了水文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基于室内三维砂箱实验构建了时移跨孔电阻率监测体系并成功监测到DNAPL的动态变化。随后构建了耦合地下水-水文地球物理反演框架,从而有效地融合了少量高精度的钻孔数据与大量低精度的水文地球物理数据。该数据融合方法可以较低的观测成本获得较高的刻画精度。基于理想算例说明了相比于仅使用钻孔数据的结果,融合多源数据可更精确地推估SN场。(2)针对高维参数反演问题,基于主成分地质统计方法对高维参数降维,并构建了顺序反演框架以顺次融入多源数据,基于多源数据的互补性来间接考虑K与SN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极大降低了计算及储存成本。基于未知参数维度为12,610的理想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可以较高的计算效率精细刻画出高维DNAPL空间分布。(3)针对DNAPL空间分布的非高斯特性,提出了基于卷积变分自编码器的参数化方法以准确描述非高斯SN先验分布,并给出符合多相流渗流机制的先验模型(物理性先验信息)以更好地约束反演过程。随后将该参数化方法与传统反演方法结合,可融合观测信息及物理性先验信息,从而提高SN场的刻画精度。基于理想算例对比说明了相比于基于高斯假设的传统反演方法,该法可更精准地刻画DNAPL的非高斯空间分布。(4)针对DNAPL污染修复过程中的动态监测问题(待估状态SN随时间变化),本文将卷积变分自编码器与传统数据同化方法结合,以融合时移观测数据并给出修复过程中DNAPL污染源区的实时监测结果。基于理想算例说明了该法可更准确地重现DNAPL污染源区的动态变化。针对DNAPL污染源区结构的精细刻画问题,上述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为实际污染场地的调查、修复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法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高维数据降维分类预测判别方法,但在实际中,该方法通常会产生难以解释的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在本文中把判别纳入到回归的框架之中。提出了一种带有惩罚项的稀疏型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出了一种秩为一矩阵的近似方法和算法。提出该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把高维数据的变量筛选和变量的线性组合同时合并到一个步骤之中。尽最大可能地找出原始特征中包含的有用信息,实现数据的降维。
经过近数十年的发展,基于平均场近似的单参考量子化学方法已可对数十乃至上百个原子的一般化学分子进行较精确的结构、能量与性质计算。然而,对于强电子相关体系,如共轭分子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存在大量能量近简并的π、d或f轨道,计算时需要对这些轨道组成的活性空间进行精确对角化,其计算量随体系的增大呈指数增长,因此目前的传统多组态和多参考量子化学方法尚难以处理超过18个活性轨道的体系。密度矩阵重正化群(DM
在系统辨识问题中,建立待辨识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模块化非线性系统具有模型结构简单的特点,采用不同静态非线性块和动态线性块级联而成,其优点在于将系统的动态静态特性相分离,可以很好描述实际非线性系统。且设计时变模块化非线性系统和切换模块化非线性系统更加全面描述实际过程中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由于模块化非线性系统包含一定的输入非线性或输出非线性,为其辨识带来一定难度,而且复杂噪声环境下,辨识结果存在偏差
研究背景:肾脏纤维化是肾脏衰老以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共有组织病理改变,是肾脏受到持续不断有害刺激过度修复的结果,以肾实质细胞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分化(Myofibro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MTD)为特征。肾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受损后失去其自身表型并转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产生
桥梁、道路等许多建筑的振动方程都是偏微分方程。通过有限元方法将这些方程离散为二阶微分方程,再分离变量,就可以得到二次特征值问题(QEP)。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二次特征值问题中,单特征值以及半单重特征值的一阶导数的误差分析以及高阶导数的数值计算。特征值导数的计算一般来说比较简单,公式是确定的。但是由于特征向量的不唯一性,计算特征向量的导数相对比较复杂。单模态法是计算单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导数的一种比较
蛋白质作为生物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吸引着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各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因其能同时提供精确的结构和即时的动力学信息,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蛋白质研究方法。然而在现有的计算能力条件下,相对准确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很难达到典型蛋白质功能动力学所涉及的时间尺度,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人们发展出了多种高效采样策略来提高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效率,其中包括:1)通过对蛋白
近年来,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NNLS)方程在非线性数学物理和可积系统领域受到了密切关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Darboux变换方法和一些极限技巧,获得了自散焦NNLS方程的N阶有理解的行列式结构。然后,通过分析有理解中不同代数项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提出了改进的渐近分析方法以确定解在|t|→∞时的渐近表达式。基于该方法,我们推得了 1≤N≤4阶有理解的所有渐近孤子的精确表达式,并且发现渐近孤子的中
近十年来,随着团簇化学的蓬勃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可控的合成方法来制备组成确定、结构精确的金属团簇。金属团簇的催化性能研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在众多催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金属团簇具有明确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建立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关系。同时,相比于单金属团簇,双金属团簇不仅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双金属催化协同作用,指导高性能双金属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Sasa-Satsuma(SS)方程是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一种可积情形,可以用来描述飞秒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播和深水中的内孤波现象,复修正Korteweg-de Vries(MKdV)方程是SS方程的等价变换形式。本文首先基于Crank-Nicolson(CN)格式构造了复MKdV方程的一种守恒数值差分格式,并证明了该格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二阶精度,同时利用von Neumann方法证明了 CN
小颗粒的光散射研究有着漫长而有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古代人们对彩虹、天空颜色的好奇与探究。时至今日,这一研究领域仍在为人们带来惊喜,包括新颖的物理现象如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以及一些令人兴奋的理论与实验进展如光学纳米天线、Fano共振等。这些研究促生了小颗粒光散射在生物传感、光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应用。另一方面,现代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包括“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各类自组装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