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总结近十年来发表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型2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四类:益气健脾、疏肝健脾、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益气,从而总结出治疗不同类型的脾虚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用药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为临床上治疗脾虚型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检索国内从2009年1月到2019年12月近十年内公开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关于临床应用中医药对脾虚型2型糖尿病具体治疗的文献,下载并认真阅读全篇,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合适的文献,用excel报表整理出文献中的中药频数、性别人数、方剂、试验有效率和出现疾病等及所有提及的中药药性、药味及归经,按照对应的制定标准进行分类总结、频数统计,得出结果并分析从而得出对应结论。用WPS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归类总结,用SPSS19.0和SPSS Modeler14.2软件计算,总结其药物使用特点,探究用药规律。结果:1.最终获取文献327篇,疗效分析研究的文献共有302篇,名家经验及医案总结文献共25篇,临床研究文献中共涉及病例32933人,其中男性13061人,女性11351人。试验组中男性5957人,女性4982人;对照组中男性5641人,女性4915人,无性别(文献中未提及性别)1711人;试验组(中西医结合)的有效率平均为89.99%;对照组(西医)的有效率平均为67.17%。2.益气健脾法文献中涉及药物132味,应用频次总数为912次,其中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黄芪;药物五味中甘(微甘)、苦(微苦)、辛(微辛)味的频次使用最多;药物归经脾经最多;常用药对有黄芪+茯苓、陈皮+半夏;糖尿病无伴随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糖尿病肾病。3.疏肝健脾法文献中涉及药物131味,共应用频次为924次,其中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柴胡;药物的五味中的使用频次最多的是甘(微甘)、苦(微苦)、辛(微辛)味;药物归经脾经最多;其次为肝、胃、心、肺、肾经;常用药对有柴胡+白芍、柴胡+茯苓;糖尿病无伴随其他疾病数量最多,其次为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疾病(抑郁症和焦虑症)。4.补肾健脾法中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黄芪;药物的五味中使用频次较多的是甘(微甘)、苦(微苦)、辛(微辛);药物归经脾经最多,其次为肾、肝、肺、心、胃经;常用药对有黄芪+丹参、芡实+金樱子;所提及的疾病中糖尿病合并肾病出现次数最多。5.活血益气通络法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出现频率最高为黄芪;药物的五味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苦(微苦)、甘(微甘)、辛(微辛)味;药物归经肝经最多;其次为脾、肺、心、胃、肾经;常用药对有红花+桃仁+川芎+赤芍、黄芪+水蛭粉、桂枝+白芍;出现疾病中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糖尿病合并肾病(早期中期)。结论:1.本研究发现脾虚型T2DM中性别的相关性,其中补肾健脾法及活血益气通络法中性别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以男性多发。2.脾虚型T2DM中益气健脾法、疏肝健脾法出现无并发症糖尿病的次数占总数的1/3左右,而活血通络益气法出现的DPN占总数的1/2;补肾健脾法中DN占总数一半以上。3.脾虚型T2DM中高频药有:黄芪、茯苓、柴胡、白芍、丹参、当归、地龙等;常用药对有:黄芪+茯苓、黄芪+丹参、柴胡+白芍、柴胡+茯苓、陈皮+半夏、芡实+金樱子、桂枝+白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