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府佛教管理政策研究(1912-1949)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步走向现代化,政治体制的巨大变革也促进了中国宗教管理的近代化。佛教作为在中国传播最广泛,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自然成为民国时期政府监管的重点。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对民国时期政府的佛教管理政策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本文分四部分论述了民国政府对佛教的管理,第一部分概述了近年学界有关民国时期佛教管理政策研究的成果,即:重于对中央政策、法规的研究,轻于对地方政策及措施的研究;重于行政命令的研究,轻于对具体事件的研究。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民国政要对佛教的积极态度,例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热心佛教、并且常年食素;孙传芳,建立金光明法会,祈祷和平;熊希龄、戴季陶、朱子桥等人都是居士,并热心护法,在中央层面上,为佛教的发展扫清障碍。但是,在社会层面上,由于近代以来,佛教日趋迷信化,被进步人士视为封建残余。尤其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科学民主思潮在中国的推广,使佛教成为落后的象征,国内出现反佛运动,一次次庙产兴学浪潮席卷全国。面对这样的情形,佛教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立全国性组织、创办学校、积极救灾等。本文第三部分论述了政府处理佛教问题的具体政策。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多次下令保护佛教,严禁侵占庙产,但这种命令往往都是形式上的保护,缺乏实质的监督执行,因而收效甚微。政府还不断颁布法规,对日常佛事活动、寺庙财产进行管理,成为政府控制佛教的手段,引起佛教界的不满。此外,民国政府利用法规加强对藏传佛教的管理,并利用历史上与西藏政教领袖形成的传统友好关系,维护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本文还单独概述了民国政府对佛教中的迷信成分,尤其是借用佛教的名义开展的迷信活动进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社会风气,稳定了社会治安。本文第四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客观的评价了国民政府佛教政策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首先,在现代政治制度影响下,民国政府坚持信仰自由、政教分离这一基本原则;其次,借助宗教力量维护其统治,加强与藏传佛教的联系,维护国家统一;再次,利用政治手段促进佛教的改良,推进了佛教的现代化;最后,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多重矛盾,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对宗教的管理政策宽严不一。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80年代流动人口在我国的出现到其发展成为今天具有2亿数量规模的庞大群体,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也随之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演变。然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中
中唐时期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是中国禅宗史上最富个性、活力、创造、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自他起,禅宗在禅学理念、教学方法、禅修范围、禅居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大变革,使禅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被应用于不同领域。基于视频的性别快速检测技术是其中一个研究热点,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该技术可以对某个区域的人员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灸脐针三阴交与针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前后变化的监测,观察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改善及对双侧子宫动脉、弓状动
应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对档案学专业进行教材改革与应用。以模块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科技档案管理学》教材撰写为案例,全面探讨档案学专业
在我们国家,初中学校几乎都是实行大班制教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一个班的学生可谓良莠不济。有些学生的英语能力很强,然而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很差。这样,在短短45分钟的
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受到启发,认为意境的塑造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园林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而地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寺院园林,地理空间因素上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之一,它是宗教文化和园林艺术有机结合的突出范例,它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它创造了如同仙境般的玄妙世界和美轮美奂的园林美景。寺庙
随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应用对农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农户对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准确了解农户真正所需的、急需的信息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仁寿县为对象,通过对信息需求类
根据技术要求,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新型工质R600a的冰箱压缩机加速寿命试验台。文章阐述了试验台的基本构成、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及运行结论。近1年的使用表明,试验台工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