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3个县区的综合性经济区,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亿人。中原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中原经济区仅河南省一个地区的粮食产量就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这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该地区仍没摆脱传统粮食生产方式比较效益低下的困境,粮食主产区成了“高产穷区”,粮食生产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包袱,严重挫伤了该区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这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为了圆满完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任务,保证粮食健康持续的生产能力,必须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粮食产业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出自给式生产的困境,提高粮食的商品率,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双提高,因此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化是现实和客观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提出了选题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成功经验,然后分析了中原经济区与粮食产业化的内涵,并详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了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分析了中原经济区粮食产业化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的发展问题和制约因素,也指出了中原经济区继续发展粮食产业的潜力与优势,再次,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今后发展粮食产业化的目标任务,最后根据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对策。本文最后得出结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粮食产业化是完成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的有效路径,既满足了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要求,又促进了“三化”的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已积累的粮食产业的良好综合基础及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为粮食产业化的成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中原经济区有能力将粮食产业化做好、做强;在发展粮食产业化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资源,协调各方的力量,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合理机制和体系,深入贯彻和落实各项合理措施,积极处理不断涌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更好的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