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广东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的临床因素;同时对广东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其体质类型分布,为预防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门诊血液透析并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大于1月患者,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体质调查表收集数据。所有临床资料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水准α取0.05,参数的可信区间估计采用95%可信区间,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分析,分析引起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并计算调查表分值,判断是否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及率表示。结果:最终共纳入病例183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96例,年龄19-87岁,动静脉内瘘寿命1-238月,中位数为42月,四分位数间距为49月。研究发现:失功组和正常组的内瘘寿命中位数有明显差别(20月vs56月,P<0.05)。1.血栓形成致失功组和正常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内瘘相关因素、伴随疾病及实验室检查方面无差异(P>0.05);在生活习惯方面,两组在有无吸烟上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因素方面,失功组和正常组在每周透析次数上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ACEI/ARB药物方面,失功组和对照组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益气活血药物及其他药物的使用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2.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并将性别、透析当年年龄校正后,结果显示吸烟史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成正相关,而使用ACEI/ARB药物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呈负相关;对吸烟情况行单变量分析,提示和曾经吸烟者相比,现在仍吸烟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OR值为1.986,从不吸烟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OR值为0.661,但是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而体质类型分布方面,血透患者中9人为平和质,占4.9%,其中5人具有血瘀质倾向,1人具有气虚质倾向。其余174人为偏颇体质。血透患者中仅70人为单纯偏颇体质,其中血瘀质有28人,阳虚质有24人,气虚质有8人,其余体质10人。104人为兼夹偏颇体质,血瘀质出现的次数为69次,阳虚质的出现次数为52次,气虚质的出现次数为43次,痰湿质的出现次数为37次,其余体质的出现次数为38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患者中无平和质,62人均为偏颇体质。其中仅23人为单纯偏颇体质,其中血瘀质有11人,阳虚质有9人,其余体质3人。39人为兼夹偏颇体质血瘀质出现的次数为26次,气虚质的出现次数为21次,阳虚质的出现次数为17次,痰湿质出现的次数为12次,其余体质出现的次数为13次。结论:吸烟史可能会增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的危险,而使用ACEI/ARB药物对动静脉内瘘具有保护作用;益气活血化瘀药物及透析低血压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探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面,超过半数的血透患者和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失功患者呈现兼夹偏颇体质,而非单纯偏颇体质类型,单纯偏颇体质主要以血瘀质、阳虚质、气虚质为主。血瘀质在兼夹偏颇体质中出现的频率和次数最多,依次是气虚质和阳虚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