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在脑出血的诸多原因中,高血压占有60%。高血压病容易导致脑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如豆纹动脉,突出的表现是在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在这样的病理病变基础上,因情绪激动、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其它还有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脉络丛后内动脉等。治疗脑出血主要在于防止脑出血血肿的扩大(hematoma growth),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扩大控制的关键则在于早期血压的控制,这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脑出血或血肿扩大,可能和最大血压等指标关系密切。血压变异(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血压变异与血管损伤有关,但血压变异与早期血肿扩大的关系尚不明确。我们通过监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入院后24小时)血压,探讨血肿扩大与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相关性。目的通过降压治疗防止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探讨血肿扩大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1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静脉泵入乌拉地尔并调整剂量(目标值:平均动脉压为110mmHg)。根据患者入院前头颅CT及入院后24小时头颅CT变化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未扩大组。监测入院后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其血压变异指标(用血压均值±标准差表示),分析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血肿扩大组24例,血肿未扩大组155例。血肿扩大组的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分别185.29±14.09mmHg、100.58±10.39mmHg、155.45±10.85mmHg、85.57±7.64mmHg;血肿未扩大组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177.99±13.29mmHg,100.93±9.82mmHg、150.03±10.04mmHg、88.26±7.57mmHg。两组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舒张压、平均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扩大组收缩压、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3.94±3.18mmHg、8.46±2.19mmHg;血肿未扩大组收缩压、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2.72±3.97mmHg、7.89±2.16mmHg;两组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24小时内血肿扩大和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关系密切,舒张压对其影响不大。且与血压变异关系不大,可能与早期降压药物应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