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总结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可用于预测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临床转归的特征性指标;通过建立检测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患者脑脊液中抗热休克蛋白90β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为判断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早期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方法: 1.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眼科住院的MS-ON,NMO-ON和非视神经疾病患者共185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MS-ON患者62倒,NMO-ON患者70例,非视神经疾病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主诉、现病史、伴随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入院后由有经验的眼科医生进行眼科查体,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瞳孔情况、相对性传入瞳孔障碍、有无视盘水肿、眼压及详细的眼前节和眼底检查。如果双眼发病,则记录较差眼的临床检查数据。同时,由眼科专职技术人员行动态视野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相干光断层成像检查,并于放射科行眼眶核磁共振检查。留取脑脊液和血液标本送常规和免疫学检查。 2.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眼科住院的MS-ON,NMO-ON和非视神经疾病患者共25人。其中MS-ON组8人,NMO-ON组9人,非视神经疾病组8人。通过培养SH-SY5Y和NB69细胞,提取细胞膜上的热休克蛋白90β,利用提取的膜蛋白进行脑脊液热休克蛋白90β抗体检测,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1.各组之间年龄和性别构成无差异。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10(0.01,0.30),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05,0.65),两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各组之间视野检查平均缺损值无统计学差异。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方面,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组峰潜时为135.10(123.25,169.25)毫秒,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组峰潜时为115.00(106.50,123.50)毫秒,两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相干光断层成像检查提示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在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有差异性,另外在上方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也存在差异,视盘水肿情况各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眼眶核磁共振检查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脑脊液检查方面,各组之间无差异性。血液检查中,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患者血清AQP-4抗体相对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2.在培养的SH-SY5Y和NB69细胞上,均可以检测到热休克蛋白90β,经过膜蛋白提取,采用免疫反应检测脑脊液中抗体情况,在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患者脑脊液中,阳性率为75.0%(6/8),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患者脑脊液阳性率为14.3%(1/7),对照组无阳性脑脊液检出。 MS-ON组与NMO-O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41。 结论: 1.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在发病期间,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本研究显示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在最佳矫正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峰时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血清AQP-4抗体等方面与多发性硬化相关视神经炎存在差异,提示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更重,且血清AQP4抗体检出率更高。 2.脑脊液热休克蛋白90β自身抗体的检测显示,多发性硬化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脑脊液中存在该抗体,且与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脑脊液中检出情况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该抗体有进一步运用于临床进行疾病病程预测的潜力。